随州高新区鸟瞰图 ·记者 徐斌摄·
18年前,这里是广袤的农田,316国道穿越而过,鲜有工厂企业。如今,这里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企业罗布,成为随州工业经济的领航者。
这里,便是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10月,正式跻身国家级园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县级迈向国家级,从城郊成为城市新中心。一路走来,随州高新区书写着诸多奇迹般的故事,见证着一座城的兴盛繁荣,汇聚着一个城市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
时至今日,随州高新区再次整装出发,着力打造市域经济第一增长极。
田野升起新希望
1984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时,总结经济特区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到年底,我国开发区才应运而生,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窗口。
随州,内陆城市。1992年,还是县级市的随州市沿着老316国道,成立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9年,仅有青岛啤酒、随州车桥厂等几家企业。数据显示,1999年底,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1.1亿元。
随州高新区余家老湾社区居委会书记李成树回忆:“那时的经济开发区是乡湾子,多为农田,少有企业。只有316国道两边有几栋像样的楼房。”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次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随州经济开发区。到2006年,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湖北随州经济开发区。同年,市政府将淅河镇等区域划归开发区管辖,便是今天的开发区。
作为开发区的“老人”、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主任黄猛介绍,18年间,开发区的办公场所搬了四次家,机关人员也由6人增加至40多人。
虽经历数次变更,随州高新区始终行驶在高速发展的路上。广袤的田野上,一条条宽阔马路延伸,一座座企业厂房矗立,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到处充满发展的生机。黄猛介绍,高新区已从原来的几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86平方公里,翻了15倍多。
作为随州对外开放的窗口,随州高新区成为投资洼地、兴企福地。李成树说:“高新区真正的大发展是在2006年后,大建设快马加鞭,大企业纷纷落户,逐步形成了大园区。”据不完全统计,随州高新区已聚集企业近千家,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齐星、厦工楚胜、中航科工、犇星化工、正大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挺起高新区的工业脊梁。
到2017年底,随州高新区生产总值69.06亿元,是2000年时的69倍;招商引资57.69亿元,是2006年的190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88亿元,是2006年的26倍。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亚林介绍,18年,随州新造了一个高新区,也是新建了一座城。
转型升级领航者
高新区,代表着高科技、新技术。这些年,随州高新区始终走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前沿,代表着随州工业企业新方向。
在齐星集团的生产车间,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机器人精准地安装每一个部件。去年,该公司与三一重工合作,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家庭式重卡驾驶室,技术领先国内5-6年,达到欧美水准。今年,两批500台家庭式重卡驾驶室在网上遭到抢购,数十秒卖完。据悉,其家庭式重卡3年将累计达到10万辆,可新增产值10亿元。
周亚林介绍,高新区不求大,但求特色,差异化发展、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里,一朵菇、一台车、一块光伏板、一座山完美嬗变。
香菇,随州特色产业之一。但单一粗放,竞争激烈。高新区的品源将香菇嫁接给“互联网”,打开香菇销售的另一扇窗。短短数年,该公司网上销售额实现了50多倍的增长,更带动200家菇企或个体户在网上卖香菇。
更可喜的是,品源走深加工之路,将香菇制成香菇酱调味品,被称为香菇“老干妈”。今年7月,价值50万美元的香菇酱出口泰国,填补了全省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的空白,也引领香菇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核心区,从2006年起,随州高新区引领专汽企业攀大靠强,吸引了中航科工、厦门重工楚胜等国内知名企业与本土民企重组,实现壮大升级。现在,又带动专汽企业创新驱动,推动机器换人,走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的道路。
厦工楚胜新研发的铝合金油罐车大大减轻自重,受到市场的青睐。东风车轮从西班牙和荷兰引进国际最先进设备,实现了车轮全自动生产。中航奥龙专攻军品供应,直升机应急救援车等已处行业领先。
走进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先觉庙村,漫山遍野的是蓝色的光伏板板。在太阳照射下,逆变器显示屏上的数字不断变化,代表着发电量不断增加。由光伏带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已在高新区初具规模。 而在高新区大堰坡,一座座山成为梯田,上面种着油茶、核桃、蓝莓等经济作物,不仅绿化荒山,还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门道。果王公司的2000多亩蓝莓,一亩年产值3万多元,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真没想到,山还能当田种,效益还不错。”高新区淅河镇白龙港村的饶纯家说。
发展中,高新区引导企业在专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农业、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细分领域勇当龙头,争做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泰晶电子石英晶体谐振器系列产品、厦工楚胜油罐车、东风车轮、犇星化工硫醇甲基锡、巯基酯、毒死蜱等产品,市场销量全国第一。到今年底,高新区力争培育30个左右“单打冠军”。
从工业到农业,处处透着高科技的味道,也让高新区这盘转型升级的大菜越做越香。
产城融合示范区
今年9月,新建的云龙小学开学,缓解了随州高新区淅河镇片区适龄孩子入学难题。
随州高新区毗邻老城区,工业企业、商住开发均在此聚集。周亚林介绍,始终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让高新区既有“城”,又有“市”,成为随州城的新中心。
产业实现“满园”。在此基础上,高新区摒弃“只见生产不见生活”的传统“摊大饼”,谋划布局学校、商业、居住等“城市气息”,让人留下来。
以随州文化公园为中心,迎宾大道、季梁大道两侧,高档商住小区林立,与之配套的商业也在形成,成为居住首选。在厦工楚胜上班的李力,选择在城东新城大自然小区购房,上下班只需 15分钟。“现在,高新区商住环境已经形成了,今后还将更红火,在这里生活、工作比较方便。”他说。
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新区要建设生态产业新城,实现产业与生态交融,经济与人文共生。
走进高新区,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除了星罗棋布的企业工厂,公园绿地较多,面积还很大。如滨湖体育公园、回龙寺公园、白云湖健康公园、漂水郊野公园等,成为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生态屏障。
今年,在高新区府河流域下游,一座宽400米的虹桥闸坝建成,形成宽阔的水面,成为一大景观。自白云湖往下9公里将形成新的滨水风光带,待道路配套,景观完善,为新建的武汉经济开发区随州产业园搭建起更优越的环境。
黄猛介绍,高新区每年投资20多亿元,完善区域内交通路网、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不断提高承载能力,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中心医院、胜利学校、万达广场、碧桂园等一大批医疗、教育、消费等优质资源加速向高新区聚集,让这座新城充满人气。良好的环境,优质的配套,卓越的就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高新区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高新区汇聚的资源、政策、人才等,将其带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正式进入国家级高新区俱乐部,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的升级。
市域第一增长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随州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市委、市政府对随州高新区寄予厚望,打造市域经济第一增长极。
“高新区注重做好‘新’与‘旧’的文章,让‘新’真正地领先行业,让‘旧’焕发‘新’的动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周亚林说。
“变中求新”,提升传统产业。随着市场细分和升级,专汽开始向智能化、轻量化、新能源化方向转型,香菇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向品质消费、大健康和精细加工领域发力。叶开泰国药智能化改造、犇星化工扩能升级、黄鹤酒业8000吨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中车装备年产50列车、国电投天然气综合智慧能源等一批项目引进,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变中求进”,培育新型产业。推动晶体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淅河化工产业园,犇星新材料化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即将生产,所生产的戊唑醇等产品继续领先行业,成为行业老大。同时,康美精密线路板、利康医药材料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实施,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产业需要科技支撑。高新区用好武汉理工大学随州工业研究院、专用汽车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谋划专用汽车试车场、孵化器托管等项目。同时,大力推进武汉经济开发区随州产业园建设,承接高科技企业落户,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等力度,实现高、精、尖发展。
18年的精心耕耘,随州高新区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在集群发展、差异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指引下,正阔步迈向省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随州高新区鸟瞰图 ·记者 徐斌摄·
18年前,这里是广袤的农田,316国道穿越而过,鲜有工厂企业。如今,这里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企业罗布,成为随州工业经济的领航者。
这里,便是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10月,正式跻身国家级园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县级迈向国家级,从城郊成为城市新中心。一路走来,随州高新区书写着诸多奇迹般的故事,见证着一座城的兴盛繁荣,汇聚着一个城市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
时至今日,随州高新区再次整装出发,着力打造市域经济第一增长极。
田野升起新希望
1984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时,总结经济特区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到年底,我国开发区才应运而生,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窗口。
随州,内陆城市。1992年,还是县级市的随州市沿着老316国道,成立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9年,仅有青岛啤酒、随州车桥厂等几家企业。数据显示,1999年底,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1.1亿元。
随州高新区余家老湾社区居委会书记李成树回忆:“那时的经济开发区是乡湾子,多为农田,少有企业。只有316国道两边有几栋像样的楼房。”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次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随州经济开发区。到2006年,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湖北随州经济开发区。同年,市政府将淅河镇等区域划归开发区管辖,便是今天的开发区。
作为开发区的“老人”、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主任黄猛介绍,18年间,开发区的办公场所搬了四次家,机关人员也由6人增加至40多人。
虽经历数次变更,随州高新区始终行驶在高速发展的路上。广袤的田野上,一条条宽阔马路延伸,一座座企业厂房矗立,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到处充满发展的生机。黄猛介绍,高新区已从原来的几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86平方公里,翻了15倍多。
作为随州对外开放的窗口,随州高新区成为投资洼地、兴企福地。李成树说:“高新区真正的大发展是在2006年后,大建设快马加鞭,大企业纷纷落户,逐步形成了大园区。”据不完全统计,随州高新区已聚集企业近千家,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齐星、厦工楚胜、中航科工、犇星化工、正大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挺起高新区的工业脊梁。
到2017年底,随州高新区生产总值69.06亿元,是2000年时的69倍;招商引资57.69亿元,是2006年的190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88亿元,是2006年的26倍。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亚林介绍,18年,随州新造了一个高新区,也是新建了一座城。
转型升级领航者
高新区,代表着高科技、新技术。这些年,随州高新区始终走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前沿,代表着随州工业企业新方向。
在齐星集团的生产车间,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机器人精准地安装每一个部件。去年,该公司与三一重工合作,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家庭式重卡驾驶室,技术领先国内5-6年,达到欧美水准。今年,两批500台家庭式重卡驾驶室在网上遭到抢购,数十秒卖完。据悉,其家庭式重卡3年将累计达到10万辆,可新增产值10亿元。
周亚林介绍,高新区不求大,但求特色,差异化发展、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里,一朵菇、一台车、一块光伏板、一座山完美嬗变。
香菇,随州特色产业之一。但单一粗放,竞争激烈。高新区的品源将香菇嫁接给“互联网”,打开香菇销售的另一扇窗。短短数年,该公司网上销售额实现了50多倍的增长,更带动200家菇企或个体户在网上卖香菇。
更可喜的是,品源走深加工之路,将香菇制成香菇酱调味品,被称为香菇“老干妈”。今年7月,价值50万美元的香菇酱出口泰国,填补了全省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的空白,也引领香菇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核心区,从2006年起,随州高新区引领专汽企业攀大靠强,吸引了中航科工、厦门重工楚胜等国内知名企业与本土民企重组,实现壮大升级。现在,又带动专汽企业创新驱动,推动机器换人,走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的道路。
厦工楚胜新研发的铝合金油罐车大大减轻自重,受到市场的青睐。东风车轮从西班牙和荷兰引进国际最先进设备,实现了车轮全自动生产。中航奥龙专攻军品供应,直升机应急救援车等已处行业领先。
走进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先觉庙村,漫山遍野的是蓝色的光伏板板。在太阳照射下,逆变器显示屏上的数字不断变化,代表着发电量不断增加。由光伏带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已在高新区初具规模。 而在高新区大堰坡,一座座山成为梯田,上面种着油茶、核桃、蓝莓等经济作物,不仅绿化荒山,还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门道。果王公司的2000多亩蓝莓,一亩年产值3万多元,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真没想到,山还能当田种,效益还不错。”高新区淅河镇白龙港村的饶纯家说。
发展中,高新区引导企业在专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农业、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细分领域勇当龙头,争做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泰晶电子石英晶体谐振器系列产品、厦工楚胜油罐车、东风车轮、犇星化工硫醇甲基锡、巯基酯、毒死蜱等产品,市场销量全国第一。到今年底,高新区力争培育30个左右“单打冠军”。
从工业到农业,处处透着高科技的味道,也让高新区这盘转型升级的大菜越做越香。
产城融合示范区
今年9月,新建的云龙小学开学,缓解了随州高新区淅河镇片区适龄孩子入学难题。
随州高新区毗邻老城区,工业企业、商住开发均在此聚集。周亚林介绍,始终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让高新区既有“城”,又有“市”,成为随州城的新中心。
产业实现“满园”。在此基础上,高新区摒弃“只见生产不见生活”的传统“摊大饼”,谋划布局学校、商业、居住等“城市气息”,让人留下来。
以随州文化公园为中心,迎宾大道、季梁大道两侧,高档商住小区林立,与之配套的商业也在形成,成为居住首选。在厦工楚胜上班的李力,选择在城东新城大自然小区购房,上下班只需 15分钟。“现在,高新区商住环境已经形成了,今后还将更红火,在这里生活、工作比较方便。”他说。
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新区要建设生态产业新城,实现产业与生态交融,经济与人文共生。
走进高新区,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除了星罗棋布的企业工厂,公园绿地较多,面积还很大。如滨湖体育公园、回龙寺公园、白云湖健康公园、漂水郊野公园等,成为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生态屏障。
今年,在高新区府河流域下游,一座宽400米的虹桥闸坝建成,形成宽阔的水面,成为一大景观。自白云湖往下9公里将形成新的滨水风光带,待道路配套,景观完善,为新建的武汉经济开发区随州产业园搭建起更优越的环境。
黄猛介绍,高新区每年投资20多亿元,完善区域内交通路网、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不断提高承载能力,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中心医院、胜利学校、万达广场、碧桂园等一大批医疗、教育、消费等优质资源加速向高新区聚集,让这座新城充满人气。良好的环境,优质的配套,卓越的就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高新区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高新区汇聚的资源、政策、人才等,将其带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正式进入国家级高新区俱乐部,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的升级。
市域第一增长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随州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市委、市政府对随州高新区寄予厚望,打造市域经济第一增长极。
“高新区注重做好‘新’与‘旧’的文章,让‘新’真正地领先行业,让‘旧’焕发‘新’的动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周亚林说。
“变中求新”,提升传统产业。随着市场细分和升级,专汽开始向智能化、轻量化、新能源化方向转型,香菇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向品质消费、大健康和精细加工领域发力。叶开泰国药智能化改造、犇星化工扩能升级、黄鹤酒业8000吨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中车装备年产50列车、国电投天然气综合智慧能源等一批项目引进,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变中求进”,培育新型产业。推动晶体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淅河化工产业园,犇星新材料化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即将生产,所生产的戊唑醇等产品继续领先行业,成为行业老大。同时,康美精密线路板、利康医药材料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实施,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产业需要科技支撑。高新区用好武汉理工大学随州工业研究院、专用汽车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谋划专用汽车试车场、孵化器托管等项目。同时,大力推进武汉经济开发区随州产业园建设,承接高科技企业落户,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等力度,实现高、精、尖发展。
18年的精心耕耘,随州高新区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在集群发展、差异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指引下,正阔步迈向省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责任编辑:]
李春潮的亲人与生前同事在一起 152天前的一个清晨,正值春运高峰,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处理事故的他,眼见一辆失控货车冲来,猛...更多
2015-07-10 10:46:23眼下,酷暑高温,骄阳似火。7月11日,湖北省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随州管理所青年志愿者开展情满旅途,温馨汉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志...更多
2015-07-14 09:37:34“党要管党不是口号,从严治党不是姿态”。7月13日上午召开的市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会上,市纪委公开通报了一批落实“两...更多
2015-07-14 09:45:22文科状元张甜柳(左)和妈妈在西游记公园合影留念 随着高、中考结束,中小学暑期来临,学生游促进了随州本土旅游市场的升温。1...更多
2015-07-14 10:00:14前昨两日,多名市民反映,家中自来水出现黑绿,不敢饮用。对此,玉龙供水公司负责人称,更多
2015-07-14 10:10:26连日来,我市城区空气通透,一栋栋高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漂亮。 (记者 孙洪涛摄)记者常跃耀、通讯员张远保报道:昨日,从市...更多
2015-07-15 15:22:44记者陈巧玲、通讯员向艳报道:7月14日,记者从市妇联获悉,为大力弘扬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激励广大妇女继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多
2015-07-15 15:37:24通讯员张政报道:即日起,我市将开展为期100天的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以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更多
2015-07-15 15:38:50日前,省国土资源厅发布2015年度全省地质勘查基金新立项目招标公告,共新立25个基金勘查项目,第一年度勘查总投入5638万元 更多
2015-07-15 14:40:00楚天快报讯 10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考试在随州二中举行。参加考试的不是学生,而是该校50岁以上的教师。当日上午,考生们按考场、座...更多
2015-07-15 1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