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
近年来,素有“鄂北门户”之称的广水,登高望远,砥砺前行,奋力开辟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厚植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今年1至7月,该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6.9%。
“县域经济不是‘县内经济’、闭环经济,必须跳出县域抓县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说。
融入大格局:破要素“瓶颈”
8月30日,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广水市湖北双剑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研发分公司的10多名专家、技术人员正协力设计高效节能风机。
双剑风机公司有关分责人介绍,武汉分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先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20多项,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5亿多元。
“既要有聚力一隅的专注,还要有放眼全局的视野。”广水突破地域藩篱,融入全国、全省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大格局中,以共赢的思维引智、引技、引资,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地处内陆的广水,高端智力资源明显不足。该市深入推进“市校合作”“校企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加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该市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华中农业大学选派20多名专家到广水,就乡村振兴等3大板块13个项目开展技术服务,一批发展难题迎刃而解。
该市金悦公司与国际欧亚科学院、湖北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组建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研发了5个新产品,获得了4件发明专利,经济效益显著。
在“请进来”的同时,该市还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智力资源密集的大中城市设立“研发飞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湖北迅迪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7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目前,广水与5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省级研发机构8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30多亿元。
引来资本活水,浇灌发展之花。该市调整充实10个招商专班力量,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冲上招商一线,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大武汉等地区,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落户。今年1至7月,全市引进到位资金50.42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4个。
构建大协作:活特色产业
产业,县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广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国家发展大战略,融入区域经济大分工,让特色产业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内参与竞争、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拓展发展新空间。
8月上旬,广水湖北永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又一批环氧地坪涂料出口到越南。今年,永阳公司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开了越南市场,每月将出口1-2批环氧地坪涂料到越南,每次约20吨。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挖掘商机,彰显广水力量,已成为广水企业的自觉行动。该市湖北双剑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多款新型风机成功出口伊朗、越南等国家,赢得客户点赞。
作为兵源大市、驻军大市,广水深度融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先后汇聚了红色江山导航、微特风机、中澳纳米等军工企业,初步构建了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善毅行,匠者兴邦”。该市毅兴智能装备公司对接“中国制造2025”,培育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设备等新兴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成功跻身全省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库。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广水充分发挥地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别山试验区、中原城市群“四圈”节点优势,在区域分工协作中彰显特色,找准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更深层次融入全国、全省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实现互利互惠,携手共进。
该市支持湖北三峰透平装备有限公司对接武汉、深圳等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转型升级,研发的新型地铁风机在业内领先,今年已先后获得深圳、成都、佛山等地的订单8000多万元。 打造优质承接平台,引导产业转移聚集。该市在十里工业基地打造深圳(广水)锂电池产业园,目前已汇聚8家关联企业,今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推进大统筹:促全域提升
8月29日,广水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认真对一家客商的投资项目进行环保评估。“所有新上项目必须先过‘环保关’,环保不过关,再大的项目也不要!”广水市市长田涛说。今年以来,该市已先后否决热镀锌、精细化工等15个污染项目。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广水致力擦亮县域经济生态底色,精心守护绿水青山,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该市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环保设施升级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13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使用后,各镇办污水处理率将大于75%,确保广水碧水长流。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广水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该市加快推进应山、广水“两城同城”步伐,精心打造十里工业基地、东部工业聚集区两大区域性园区,建设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和长岭马坪镇村统筹试验区,促进区域协同、功能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心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领农民搭乘“龙头”奔富路。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3家,其中省级8家。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浙江客商投资2亿元的十蔡线田园综合体、武汉客商投资5.8亿元的“花田故事”田园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投资10亿元的应办多肉艺术小镇、投资5亿元的吴店红色文化小镇、投资30亿元的郝店国防小镇建设正加快推进。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目前,全市已累计脱贫出列23个村,脱贫39025人,全市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