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能人的“尖板眼”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随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63家、家庭农场582家,不乏创业先锋、致富能手。该县纳入培育乡村振兴的千名带头人,每人都有自已的“尖板眼”。记者走近这些乡土能人,聆听他们的故事。

80后“唤醒”万亩紫茶园

随北桐柏山,“沉睡”30多年的万亩紫茶,被一名80后“唤醒”。

从淮河镇西湾村登上桐柏山,只见深绿色的茶树上,片片紫色叶片随风舞动。细看,油亮的叶片有红紫、黄紫、蓝紫、黑紫。“2016年我从北京返乡,就是冲着紫茶而来。”1980年出生的王生全说,“这紫茶可是难得的宝贝。”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阐明选茶标准:紫者上,绿者次;野者上,园者次。王家三代制茶,王生全自幼耳濡目染,知悉紫茶茶汁丰富、味足耐泡,冲泡次数可达7次。紫茶只生长在淮河、小林、草店三镇交汇处的高山上,过了这片区域,产的茶就只有绿茶。

桐柏山紫茶历史久远。紫茶园由上世纪下乡知青扩建,有万亩规模,后来知青返城,茶园逐渐荒废。

这么好的茶园,为何荒废?“紫茶叶片致密厚重,做紫茶吃力不讨好。”王生全说,“和制作一般绿茶相比,每道环节多耗时间、多耗力气,制茶师傅不愿做。”茶商也反映,干紫茶色泽乌黑,没有看相,被称为“丑八怪”,价格反而低于一般绿茶。

“唤醒”紫茶,必得一手“硬功夫”。王生全专心研究紫茶制作工艺,摊晾、杀青、揉捻、炒茶、理条、碳焙,每个环节都要拿捏好温度、湿度、力度。“制废的茶叶,一辈子喝不完。”他说,“只有秉承工匠精神,方能做出一杯好茶。”去年,他拿到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经过两年努力,紫茶专业合作社成立,万亩茶园重现生机。今年,随县紫茶香飘京城,每公斤售价2000元左右。

农场主“种出”3条农业经

黄桃6元钱一斤,葡萄20元一斤,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厉山镇玉明农场的水果卖“火”了。农场主何振勇高兴得合不拢嘴。

2006年,何振勇创办家庭农场,先种蔬菜,又转型种水果。提起成功经验,他说:“摸索12年,除了经济效益,更大的效益是种出了3条农业经。”

选品种就像选对象。百余亩的农场里,当家作物是葡萄。“种水果几年才能见效,选对品种十分重要。”何振勇每年试种几个新品种,挑选综合表现最好的扩大种植。近10年,先后种过巨峰、红富士、夏黑等15个葡萄品种。现在,主打品种只有“阳光玫瑰”。

养苗子就像养孩子。农场仓库里,堆满各种肥料,以色列塬力肥、韩国鑫硅活力、美国海藻精,挪威的康晶水溶肥,如同一个小型“肥料联合国”。何振勇介绍,除了肥还有管护,每棵葡萄树上,都用红、黄、蓝三色卡片代表疏果次数,一季葡萄最少疏果3遍,实现“定形、定质、定量”。

待客户就像待亲家。好水果种出后,最终要“嫁”个好人家。“要想嫁得好,嫁得远,就要对‘亲家’以诚相待。”一家武汉水果商预定的葡萄,有一半颗形不均,水果商认为并不影响口味,但何振勇坚决留下外形不好的葡萄,商家很感动,从此成为固定客户。

何振勇的农业经,让玉明农场广结人缘,产品“远嫁”武汉、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桃胶女“网出”亿元新产业

凭借一根网线,尚市镇“桃胶女”王琦“网出”一个亿元产业。

尚市镇有5万亩桃园,年产桃胶4000吨。“以前,桃胶一文不值,还让桃农伤透脑筋。”群金村桃农李双林说,“桃树流胶部位易被腐生菌侵染,致使病枝腐烂甚至枯死,以前不知道桃胶能卖钱,还得花钱请人除胶以保护桃枝。”

2014年,开网店的王琦了解到,桃胶主要成分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有清血降脂等功效。在南方城市,桃胶网名“土燕窝”或“桃花泪”,一斤卖到几十元。于是,她把尚市桃胶搬上网店,网上推介和销售桃胶。

王琦家里,员工们正在清理桃胶、打包发货。一粒粒桃胶经修剪除杂,变得大小均匀,晶莹透亮,如粒粒琥珀。网店通过视频营销,同时推出桃胶水果捞、桃胶银耳羹等美食配方,生意火爆。王琦介绍,网店粉丝达3万多人,刚推出月销售额就达20多万元,乡亲们亲切地称她“桃胶女”。

短短4年间,在王琦的带动下,尚市镇主卖桃胶的网店增至10多家,从事桃胶采、购、销农民近万人,收购点100多个,桃胶收购辐射到周边乡镇,去年产值近亿元,比肩尚市桃子销售收入。今年,桃胶价格上涨,预计产值可达1.2亿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王琦说,“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只要开动脑筋、勤劳肯干,每个人都能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热词搜索: 板眼 能人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能人带动 产业拉动——随县淮河镇“乡贤扶贫”显

在随州市随县淮河镇西游记漂流景区附近的山岭之间,一条9米宽的山路向南盘山依水蜿蜒,像一条飘带,一头系着西游记漂流,一头系着原...更多

2016-10-13 10:27:40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