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雕刻达人自制刻刀 拇指长石头雕出43首唐诗
分享

  一块拇指长的寿山石,一把自制的刻刀,无须再借助任何放大仪器,竟能雕刻出43首唐诗,这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品作者是——随州“雕刻达人”徐刚。

  今年50岁的徐刚出生在随州一个雕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成年后自费求学,凭借一手绝活,成为远近闻名的“雕刻大师”。他不仅擅长瓦雕、石雕、木雕、微雕、瓷雕等,山水风景画、国内外重大新闻、历史事件等等都能成为他雕刻的素材。

  自幼就爱上了雕刻艺术

  1965年,徐刚出生在随州东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辈祖辈均是有名的雕刻艺人。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徐刚自幼便对雕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1982年高中毕业后,徐刚成为一家化肥厂的搬运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退伍的军旅画家,这位画家将自己珍藏的专业书籍送给爱学习的徐刚,并教他画简单的素描、速写、国画等。1987年,徐刚报名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武汉分校学习,开始系统的学习绘画、雕刻。在那里,他得到了著名画家程生达和潭淑冰的辅导,这让他的绘画水平进步飞速。“当时生活窘迫,付不起学费和每周往返武汉的车费,在不上课的时候,白天就想方设法打工谋生,晚上静下心来专心练习绘画、雕刻。有时为了凑齐买颜料和画纸的钱,不得不在街头擦皮鞋、在建筑工地拎灰桶。”回忆起当初的经历,徐刚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能学好雕刻,徐刚拿着刻刀从早到晚苦练。一开始买不起雕刻石材,他就在橡皮、木头上练习,一块石头总是六个面都刻满了才放在一边。渐渐地,他的雕刻技术越来越娴熟,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精雕细琢”雕刻打磨精品

  1996年,徐刚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著名微雕大师陈冬生为了微雕艺术不畏艰苦,最终获得成功的传奇事迹后很受鼓舞,开始尝试微雕创作。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而见长的雕刻技艺,其袖珍作品往往要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方能看到雕刻的内容,被历代称为“绝技”。刚开始练习的一年多,徐刚雕出来的字总是线条不直,为了能提高技术,他专门从事医疗工作的朋友那里借来一个医用显微镜,白天上班,晚上就拿着放大镜练雕刻技术,再用显微镜检查效果。进行微雕时,必须长时间用眼紧盯在一处,非常伤眼睛。一段时间下来,徐刚的微雕技法越来越成熟,可自己也戴上了500多度的近视眼镜。2008年,徐刚在一块长6厘米、宽2厘米的寿山石上,成功雕出43首唐诗,其绝技令人惊叹不已,徐刚也因此成为颇有名气的“微雕大师”。

  “中国古建筑群上有很多瓦上字画,瓦片让每一个中国人见证了我国文化之厚重,如今,瓦片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若能在瓦上刻字,既有艺术价值,又具有收藏价值。”2008年,徐刚又开始自学瓦雕。布瓦中混合紫砂、石头等物质,极易破损,一件瓦雕作品徐刚往往需要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可从不觉得苦和累。2011年,徐刚的瓦雕作品成为辛卯年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文化庙会上的一个亮点,被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纷纷抢购。

  盼传统技艺能走出国门

  自从爱上雕刻后,徐刚患上了肩周炎、颈椎病、贫血症、失眠等疾病,但是一提起微雕和瓦雕,总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劲。“不管有多累,一拿着刻刀,精神都来了!”徐刚说,从高中毕业开始,他就一直在为生活奔波和为艺术努力。两者间,寻求平衡。小有名气后,他从事了一份与雕刻相关的工作,但无奈收入太低,不得已他南下打工。几年后,徐刚揣着打工挣来的钱,回到随州从事与书画、雕刻有关的工作。

  见徐刚雕刻技艺的精湛和瓦片的历史年代感,曾有不法分子企图找他合伙做假,将瓦雕作品“包装”后当古文物高价售出,被徐刚一口回绝。

  随着雕刻手法越来越娴熟,徐刚又开始尝试瓷雕。为了能掌握瓷雕的精髓,他潜心研读源远流长的陶瓷历史,反复琢磨、学习陶瓷历史上瓷塑大师的造型要义、工艺技法,还专程到各地进行学习考察。“瓷雕和瓦雕又不一样,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刻,你就要想好自己每刻下去一刀,都要刻进盘子里,且印痕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这就考验刀功了。”徐刚说,目前,他正在筹划成立一个“徐氏瓦雕陈列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他的作品,领略徐氏雕刻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还想带着这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瓦雕、瓷雕作品走出国门,让更多人能了解到中国艺术文化魅力。

(随州日报 黄赛)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