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成为今年最漫长一天,因为这天多出一秒以保持与地球自转减速同步。这一秒看似不多,但引起许多争议。英国研究人员说,闰秒机制不应轻易废除,未来还需审慎考量。
为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推移,两个时间系统间会出现差异,因此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的时刻相差达到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人为增减“闰秒”是依据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对“原子时”与“世界时”的监测数据,当两者之差达到0.9秒时,该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布公告,在下一个6月或12月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闰秒增减。今年6月30日,各国负责计量调整标准时间的单位相继第26次增加闰秒,在英国进行这一操作的是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增加闰秒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没什么影响,但对计算机和网络来说就是一个较不易处理的问题——2012年增加的闰秒影响了美国多个著名网站的正常运行,一些航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甚至瘫痪了数小时。这也是闰秒机制诞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的部分原因。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彼得·韦伯利说,对时间进行调整会造成一定后果,因为闰秒的操作是不定期进行,因此对于计算机来说较难适应,一点错误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不过他也指出,尽管闰秒带来一定不便,但人们长久以来一直以地球自转来计算时间,目前天文学家和导航员还在使用这一时间机制,“在仔细考虑结果之前,我们不应轻易打破这一机制”。
英国政府目前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倾向于保留这一机制,并认为闰秒操作引起的问题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争议中的闰秒问题如何解决将在今年11月举行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进行讨论,届时可能做出事关存废的最终决定。
(新华网 张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