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义言和他的老房子
■说话铿锵有力,走路步履稳健,记忆不减当年,这就是我们5月19日在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黄木淌村见到91岁抗战老兵梁义言的第一印象。
三次反复梁义言终圆当兵梦
梁义言生于1924年,家中共有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大。家里有四十余亩耕地。1938年他14岁的时候,从四川过来在大洪山、钟祥一带抗击日军的国民党第45军125师陈鼎勋所部经常在乡下抓壮丁,当时正在读私塾、身材略显魁梧的梁义言不巧被他们抓住了,因为年纪还小,父亲不忍心让他去当兵,就花了1000大洋把他“买”了回来。
半年过后,不等他们来抓,就主动放弃读书的机会带着50个大洋去报名参军,因为有他姐夫这层关系,又正好和他姐夫在同一部队,姐夫在部队大小也是个干部,有了这一层关系,梁义言跟着姐夫当了一名勤务兵。
因为梁义言所在的部队来自于四川,四川兵打牌赌博是闻了名的,特别是那些领头的,梁义言虽然不打牌赌博,但手里的钱禁不住“长官”隔三差五地“借”,没过多久,他身上的钱就被借空了,没有钱就要饿肚子,不久,他再一次离开了部队。
不知不觉又是半年时间,又一次梁义言走亲戚到姐姐家去,回来的路上,他发现45军医学院招生的公告,年龄要求在18—20周岁,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梁义言改名“梁永福”并虚报年纪,当时就赶到双河镇周家大湾报名参加考试,在270名考生中,梁义言以第三名的成绩被顺利录取,录取后,他被部队送到45军医学院所在地、涢阳镇黄岭树湾学习护理。从这个时候开始,梁义言才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军人。
县城沦陷梁义言后方救伤兵
到1939年5月,梁义言在45军医学院已经学习了半年之久,此时,日军进攻随县城,不久,县城被日军占领,紧接着战斗开始在均川和安居一带进行。为了能够及时救治伤员,梁义言所在的医学院不得不中断了教学,所有的师生被派到一线抢救伤员,梁义言和几名战友被分配到位于离洪山镇18里一个叫周家湾和皮夹沟(音)的地方,跟随45军军部直属医院救护伤员。
送到这里来医治的全部是重伤员,“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有的肠子露在外面,他们有的在送来的半路上就牺牲了,有的虽然送到医院,但因为来不及救治,死在手术台上的不在少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梁老不由得老泪纵横,“造孽啊,都是一二十岁的小青年。”
因为来的伤兵太多,牺牲的人也多,每天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更多的人手来掩埋这些战士的尸体,所以在下午五点之前的就地掩埋,五点以后的只有放到第二天再掩埋,“开始的时候,每个人还用三块薄板子充当棺材,后来没有板子,就用九尺白布代替,再后来就囫囵个儿埋了。”
因为梁义言有晕血的习惯,不久,他被调到通讯排,当了一名传令兵。
鏖战襄阳梁义言战场立功
此后,梁义言跟随部队转战随州、枣阳、襄阳等地,在当传令兵的时候,一直希望上战场的他来到另外一支部队,正好遇见他在医学院的老师,强烈要求他改行,在他的一再请求下,被部队首长安排管仓库,后来辗转到刘峙所部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总部工程处,成为一名工程兵,因为他有文化,不久就被部队保送到某军事工程学校学习,一年后返回原部队。
1945年3月,梁义言所在的一二五师三七五团工兵连奉命和战斗部队一起驻守老河口南门外约4公里的牛头山上,战斗异常惨烈,经过七天七夜的坚守,最终敌不过日军猛烈的炮火,到第八天的时候,梁义言所部奉命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留在最后布雷的梁义言发现战斗连队的一挺马克沁重机枪丢弃在战场上,机枪手已经全部牺牲,考虑到重机枪在战斗中的重要性,曾经在战场上一次就肩背手抱两名伤员的梁义言,这次又冒着生命危险将这挺重达192斤的重机枪以及配件扛着撤退,在城楼上的师长汪匣锋发现后,亲自迎接并通报表扬。几天后,梁义言的排长牺牲,他又被师长汪匣锋点名接替,担任排长一职。
此后,梁义言随部队退到襄阳隆中休整,直到日本投降。“我清楚地记得,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当时我们营长胡习珍(音)给我们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我们才知道日本投降了,大家跳啊,欢呼啊,别提有多高兴了。”
抗战胜利梁义言四川起义
抗战胜利后,梁义言被其师长送到黄埔军校(成都校区)读军校,1948年返回在徐州驻防的部队担任连长一职,正好遇上淮海战役,梁义言所部兵败徐州后,上级指示他返回四川联系搬兵救援。
到达四川后,梁义言先是到驻扎在广元的孙元良处求援,没想到孙元良所部被解放军打败溃逃,梁义言又辗转来到董宋珩所部,通过部队整编,他又当回原来的排长。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西康省政府主席兼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所部第二十四军、第九十五军和第二三五师,宣布起义。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1949年12月22日中午一点,聚集于川西的董宋珩、罗广文等国民党军六个兵团,率部在四川什邡通电起义。梁义言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
全国解放梁义言投身国家建设
解放后,梁义言再次被保送到中南军区学习,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前夕,梁义言才回到部队,回到部队不久,梁义言所在部队集体转业到地方,后又参加了成渝铁路的建设。
回到家乡后,梁义言娶妻生子,一直在家务农。
目前,梁老和他六十岁智障的儿子一起生活,仅靠一两亩耕地生活,还要供养正在读大学的养孙女,生活相当困难。在采访梁老时,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政府能够帮他把房子修好。记者看到,他房子的后面有一条深达近一米的“水池”,每逢下雨,雨水无路可走,只有从地势较低的他家土墙渗漏到房子里面,然后经由堂屋门出去,岌岌可危的土墙随时就有倒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