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中国领导人即将再次踏上拉美的土地。2015年5月18日至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继瑞士达沃斯论坛2015年年会之后,李克强总理今年的第二次正式出访,也是他担任总理以后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首次访问。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开启了新的“中拉时间”。中国和拉美,尽管远隔万里,但秉持着互信、互利、互鉴的理念,正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开启了多边合作和文化交融的新纪元。
互信
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
“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拉双方要勇于追梦、共同圆梦。”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时发出的携手发展强音。
近几年来,中国与拉美之间高层来往密切。2013年5月、2014年7月,习近平两次对拉美地区进行访问。2014年11月,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出席APEC会议的智利总统巴切莱特。2015年1月,诸多拉美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飞越重洋相聚北京,出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中拉双方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双边到多边的战略合作,助力中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是秉持这一理念,中拉高层交流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中国领导人对中拉关系定位高远、充满期许。
2014年7月,习近平在中拉领导人会晤时发表讲话,提出要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他指出,中拉应该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战略互信,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习近平在2014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采访时,用“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来形容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虽然分处南北两半球,但千山万水阻碍不了中国与拉美追求合作共赢的步伐。
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携手同行、深化合作恰逢其时。
2014年11月10日,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时强调,中国重视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关系,愿同包括智利在内的拉美各国推进中拉整体合作。
2015年1月9日,李克强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中拉论坛的拉方代表团团长时也指出,中拉两大经济体加强交流合作,中拉人民之间加强联系沟通,不仅有利于双方福祉,而且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繁荣。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五年合作规划、论坛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成果文件。作为新年伊始中国首场“主场外交”,会议为中拉全面合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中拉关系在现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为双方政治互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互利
构建五位一体新格局
推进南南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广大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应该抱团取暖、扶携前行。”今年4月,习近平在雅加达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倡议拓展南南合作。
习近平指出,亚非国家要加强同拉美、南太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壮大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一极。
中国和拉美,同是全球经济繁荣增长的新兴力量,挑战和机遇并存,智慧和经验共享。
经贸务实合作是中拉关系的重要支柱。从单一到多元的经济外交,致力推动南南合作,互利共赢,为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交流和投资合作打开巨大空间,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中拉合作紧密,贸易额节节攀升,2013年达到创纪录的2616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双方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农业、制造业、高技术等领域互利合作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需要中国的市场与投资,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进入“新常态”,推进与拉美的务实合作,利用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进行互补,将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双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去年7月,习近平的拉美之行,使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访问期间确立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和“1+3+6”务实合作框架,完善了中拉合作的顶层设计。
“1”是“一个规划”,即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三大引擎”,即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力争实现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力争实现10年内对拉美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推动扩大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和本币互换。“6”是“六大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
今年初召开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则让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论坛召开期间,李克强会见了拉方代表团团长。他强调,双方要创新合作思路,推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中拉务实合作转型升级,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中方愿利用自身优势富余产能,同拉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希望拉方为中国装备等产品进入当地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公正法律保障。
李克强此次出访拉美,也将开展一系列务实合作。吴洪英说,中拉关系的发展是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对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活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提供一种南南合作的范例。
互鉴
跨越大洋友好交流
文化融合 增进民间传统友谊
“拉丁美洲”是一个文化韵味十足的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拉美文化具有显著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包容的杰出代表。
历史上,中拉友好交流源远流长,今天,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中拉文化交流互鉴又站在新起点。
中拉虽相距遥远,但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几个世纪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联通了东西半球的贸易,也为中拉人文交流打开了广阔的天地。中国百姓餐桌上的土豆、玉米,书架上马尔克斯、聂鲁达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近些年,中国的“拉美热”和拉美的“中国热”持续升温,双方在人文领域的交流精彩纷呈。中国已在拉美建立30多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拉美人对学习汉语产生浓厚兴趣。莫言、麦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西文,受到拉美读者的热捧。
中拉民众越走越近,相知相亲,是中拉合作深化的重要因素。
中拉民众越走越近,相知相亲,正在成为中方的重要理念和实践。
据外交部介绍,李克强此行将出席中国-拉美人文交流研讨会等人文交流活动,双方也将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习近平此前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时曾表示,未来5年内,中方将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以及400个在职硕士名额,邀请1000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党领导人赴华访问交流,2015年启动“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并倡议2016年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
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秘方院长邓如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的访问会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加强中拉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通过中拉双方的共同努力,一个中拉命运与共的时期已经开启并将续演更多传奇。
(人民网 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