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厉山镇同心村9组,年过七旬的养蜂人刘克清,常年与蜜蜂为伴,已经度过40个春秋。岁月不饶人,家人要他放弃养蜂,但他舍不得离开这个甜蜜的事业。
4月28日,记者看到,刘克清80个蜂箱里不时飞出一些蜜蜂。刘克清在蜂箱之间走动,不时查看一下蜂箱,他在蜂群中行动自如,蜜蜂在他身旁显得格外自然和谐。
刘克清告诉记者,今年天公不作美,前不久持续降雨,不仅推迟了本地的花期,更是打乱了蜜蜂的生理作息时间,养蜂的路线和计划也随之被迫更改。
“赶花期”是刘克清频频提到的一个词。“养蜂不能局限于一个地方,因为一个地方的花蜜产量有限,而且过了花期就无蜜可采,所以养蜂人就得到处找花源,哪里开花就到哪去,这就叫赶花期。”刘克清说,他们主要赶槐花、荆条花、油菜花、枣花的花期,因为这些花产蜜多,收成好。
联群村2组村民汪存总,从1976年开始养蜂,如今已发展到90个蜂箱。现场看到,汪存总戴上环披着纱帐的帽子,走进其中一个蜂箱,利索地抽出其中一块台基条(插在蜂箱内,存储蜂蜜的塑料板),顿时成群的小蜜蜂四下围着他飞舞起来。
汪存总说:“蜜蜂娇贵,得用心侍弄,这小蜜蜂非常勤快,几百万只工蜂每天早早地就出去采蜜,忙了一天后又开始酿蜜。”
汪存总说:“一个蜂箱一天能酿出大约20斤的蜂蜜。所以每天我们都要查看这些台基条,蜂蜜满了就要通过摇蜜机把它们摇出来。"
帐篷是养蜂人每次迁徙的必备品。如今,已由早年的塑料薄膜支撑起来的窝棚,”进化“为现在的由钢管骨架搭建的帐篷。
记者了解到,仅厉山镇就有养蜂人30多户,一般养蜂人都是夫妻俩。目前,厉山镇计划把蜜蜂养殖发展成为一种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这项甜蜜的产业,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整合蜂源,开发蜂蜜、蜂蜡等系列产品,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生活的甜蜜。
(随州日报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