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4月17日全面拉开,超过90个中央部门晒预算“细账”。引人注目的是,按照财政部公开的数据,中央本级2015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63.16亿元,比2014年年初的预算减少8.35亿元,下降11.7%。
“三公”经费指的是政府部门的公款用车、公款出国和公款招待所产生的费用。前几年,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也影响到了政府部门,公款用车超标,公款出国成了公款旅游、公款招待动辄茅台,民众对此意见一直很大。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各部门开始向全社会公布“三公”经费预算和执行情况,这一制度到目前已坚持了5年。信息公开对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的预算和使用形成了制约,“三公”经费逐年减少。如果2015年的预算没有突破的话,那么,中央本级的“三公”经费将从2011年的93.64亿元降至63.16亿元,节省近1/3,可见信息公开的效果是明显的。
不过,“三公”经费的逐年下降也引发了疑问:这种减少有无人为操控的因素,以显示相关部门执行这一制度的成效?那么,为让下一年的预算能进一步下降,今年的预算是不是又留有余地?要减少这方面的疑问,就需要将“三公”经费的预算进一步细化,让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有无懈可击的说服力。
相比前几年,2015年中央本级部门预算中“三公”经费预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项目已经做到了细化。比如,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公务用车表明,该部门共有车214辆,其中部级领导干部54辆,一般公务用车158辆、其他用车2辆。那么,民众随之而起的疑问是,国家发改委有54位部级领导吗?为什么一个中央政府部门除了部级领导用车以外,还需要公务用车100多辆?“其他用车”又是什么概念?如能对此一一作出说明,国家发改委的公款用车就可以得到民众更充分的理解。
政府部门由财政供养,而财政资金来自民众缴纳的税费,公开“三公”经费,让民众有渠道对政府部门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对于杜绝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堵塞权力腐败空间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晒“三公”的实效,不但体现在不断降费上,更体现在账本的逐步细化、透明度逐步提高上。只有不厌其烦地细化公开项目,才能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心服口服。
(中新网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