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首次和兰花打交道的情形,张长友脑海里满是自己17岁时的影子。现年43岁的他,是随州兰花协会常务理事。
1993年,张长友刚刚踏足社会,和其他精明的年轻人一样,他最先做的是走村串户贩卖香菇——低价进,高价出,用辛勤的劳动赚一点差价。凑巧的是,那个时候,万和镇的兰花市场刚刚兴起。
一次下乡收香菇的途中,张长友碰到一农民从山上采的一株中透兰草,初识兰花的张长友觉得是个“不错的品种”,便花了600元“高价”从老乡手中买下了这株兰草。后来,有收购商看上了这株兰草,张长友便以1300元的价钱将其转手。轻轻松松,没费多大功夫,便赚了几百元,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张长友觉得兰花市场大有可为。
后来,张长友索性放弃了香菇贩卖的活计,一心一意搞兰花。“那个时候,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固定模式’,上午到青苔、万和兰花市场交易,下午到山上去寻花。”
渐渐地,万和街上出现了外地客商的身影。张长友记得很清楚,最先来的是浙江客商,之后是韩国客商,最后是台湾客商。高峰的时候,在随州收购兰花的韩国客商有五六十人,他们起先在昆明从事兰花生意,随着万和兰花市场的兴起,这些人转移到随州,到万和收购兰花。2000年后,兰花交易开始向随州转移并扩散到随南三里岗、洪山等地。
张长友在活跃的兰花市场中寻到了商机,也为他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最贵的一笔交易是20多万元,我从河南洛阳购买的一株兰草,后来在随州卖给了台湾客商。”
在“蕙兰之乡”随县万和镇,像张长友这样的种兰大户、专业户以及兰花爱好者比比皆是。随州市兰花协会会长杨安介绍,为实现万和乃至随州地区兰花产业有序发展,2005年,他们自发成立了随州市兰花协会。据不完全统计,在随州兰花产业发展的高峰期,全市经营兰花的商户有1000余人,年交易量过亿元。
丰富的资源,活跃的市场,深厚的文化,兰花已成为随州的一张绿色名片,为随州农户打开了一扇“致富门”。据市林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有4万人参与兰花产业,建立了150多处兰花培植基地和100多处珍品温室,拥有2000多万盆兰花,年交易额4000万美元,随州兰花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兰商100余人常年进驻随州,从事兰草交易。
“从事兰花事业,为我带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家致富;同时,自己也从中得到了乐趣。”随州兰花协会副会长、中国兰花协会理事梁全昆,一语道出了众多随州兰商、兰友的心声。每年,从他手中交易的兰花价值近300万元。
在第25届中国 (随州)兰博会主会场——随州高新区淅河镇光华村蕙兰谷生态园,这里塔吊高耸,宏大的施工场面令人鼓舞,发展热潮扑面。巨大的温室大棚延绵不绝,棚内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5大类、200多个品种、7万多苗兰花争奇斗艳,花香扑鼻。这里既有动辄数万元一盆的名贵蕙兰,也有数百元一盆的洋兰,整个产业循环发展。
2013年10月,湖北新城集团与中国十大兰花企业——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随州蕙兰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惠兰谷”,增加随州生态旅游新亮点,使兰花发展实现产业化,让兰乡随州香飘全球。
蕙兰谷生态园的建设,标志着我市兰花产业走向了规模化发展之路。生态园负责人肖妍介绍,从2012年开始,他们与福建连城兰花公司在光华村共同开发,拟投资5亿元,建设2000余亩的蕙兰谷生态园,打造普通兰花繁育和出口基地,建成集生态农业、科技研发、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商务接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园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市场是绿色产业,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同的级别,我们生态园的兰花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肖研表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的兰花产业示范园区,打造4A级景区,形成常年赏花,成为武汉的后花园,并以此带动、壮大随州蕙兰产业,并将惠兰谷作为兰文化论坛的常年驻地,打造中华兰博园,建立兰花自贸区,促进兰花交易。
(随州日报 张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