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孙继敏及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里木盆地受到新生代全球变冷与区域构造隆升的共同控制,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与“地中海盐度危机”也紧密相关。
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古丝绸之路就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和西缘延伸。
孙继敏及其团队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的晚中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他们基于古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利用一枚贾氏三趾马右下臼齿化石,获得可靠的时间标尺为距今1330万年至260万年。
科学家们进一步以此时间标尺重建古气候历史,发现其中有两次明显的干旱化加剧事件,一次是距今700万年至530万年之间,一次是距今530万年以来。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干冷趋势主要受控于新生代全球变冷,但这两次阶段性气候变干事件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隆升。
孙继敏及其团队从“构造—气候”耦合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发现距今700万年至530万年之间的气候事件与“地中海盐度危机”密切相关。地中海盐度危机发生在距今约500多万年前,当时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的影响,直布罗陀海峡发生构造抬升,阻断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导致地中海干涸。
“地中海盐度危机的影响在于,通过西风带向塔里木盆地输送的水分减少,导致下风方向塔里木盆地干旱化。”孙继敏说,不过那时的帕米尔高原与南天山之间尚有狭窄的水汽通道,“而在第二次气候事件,尽管地中海盐度危机已经结束,但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持续影响,帕米尔高原与南天山碰撞,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阻隔,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急剧干旱,最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新闻网 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