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天,北京有约80名网友聚在一起,吃了3公斤的大米。一块吃个饭,本是件平常事儿,却引发了争议。因为他们吃的是转基因大米。
除了北京这80名网友,当天,在西安、杭州等23个城市,共有近500名网友参加了“转基因大米品尝会”。发起方表示,共向华中农业大学申请了30公斤抗虫转基因大米,运到北京后分发到各地。
发起方称,这是一次科普活动。但是,转基因大米品尝会也遭到“违反相关条例规定”等质疑。那么,转基因大米品尝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举办“品尝”形式的活动?此举又是否合理合规呢?
这次的活动是由一家科学、科普网站倡议发起的,他们统计,有北京、西安、杭州等23个城市,大约500名网友参加了品尝会。
在这家网站站长吴兴川看来,这是一次科普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作秀,但并没有试验或科学实验性质。
吴兴川:经常有反对转基因的人说,你们说转基因安全,那你们吃啊。我们现在就吃给他们看。但这绝对不是实验的意义。就是说,“你看我们吃了以后没事”。没有这样来设计实验的。我们是说,来参加品尝的网友,是认定这个食品是安全的。我们来吃,实际上是种科普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作秀,我们是让其他一些有疑虑的网友,打消疑虑。
吴兴川介绍,参加品尝会就像大家找个地方AA制聚餐,参加者需要交些费用。比如北京这次活动费用每人200元。
而这样的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品尝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举办。从这次各地活动的图片上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开到第七届。只不过这次是参加城市和人数规模比较大的一次。
方舟子也参加了北京的品尝会,他说,以前他也在类似活动中吃过其他团队提供的转基因玉米,他们品尝转基因食品,但不是活动中所有的食品都是转基因的。
方舟子:当然主要都不是转基因的,因为现在能够吃到的转基因品种太少了。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就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木瓜。能品尝的就转基因大米。量很小,100来人只有三公斤大米。所以我也看到有人说,你们吃这么一点大米能有什么用呢,又不是毒药,吃一次有什么用,有种天天吃啊。我们是想天天吃,把它当饭吃。但是现在转基因大米还没有商业化种植。
这次活动所用的大米袋子上写着“抗虫转基因大米,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团队研制”。负责联络大米来源的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说,能有的量很少。
严建兵:这个米是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团队提供的,我本人不做水稻研究。我一直是参与了科普工作,所以我帮他们联系了。因为还不允许商业化种植,所以这是科研成果的一个中间产品,整个量是很少的。往年,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学院,会给我们每个老师发上一公斤,给大家品尝一下。但今年就没有了。我的意思是说,这个量很少。所以只能是品尝,不足以让你吃饱。
但是,转基因食品品尝会这类活动也遭到不少质疑。有质疑者提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的,应当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此类品尝会不符合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需获批的要求。
对此,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称,这次食用的大米来自Bt63转基因抗虫水稻,其已获得安全证书,但尚未获得品种审定证书,这意味着还不能进入推广阶段、不能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售卖,而他认为品尝会是内部、小范围科普行为,和商业化生产加工没有关系。
严建兵:吃的是获得安全证书的Bt63,安全证书的意思就是说,它所有的需要检测的程序都已经结束了、没有了。这个东西OK了。但是,农业部另外对品种审定有个规定,就是作为公司或商业化销售,需要经过品种审定程序。这个和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没关系了。现在转基因大米还差这个,没有品种审定证书,这个种子不能商业化销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虽然没有法规明确禁止转基因食品品尝活动,但他却并不支持,觉得不是真正的科学普及。
郑风田:国家对转基因的种植是有严格要求的。但是你转基因实验,试验田的东西拿出来让普通的消费者吃,这个是没有相对应规定。我对这种行为还是一直认为不合适。我们对转基因的研究,国家大力要支持。但是对食用的农产品,尤其是大米,中国人的口粮,还是极其慎重。所以从这来讲,转基因大米你有科研成果可以,但是国家现在不允许商业化种植,你就不应该通过这种活动施压。这样的做法容易对公众形成误导。
此外,还有反对转基因的人士认为,此类品尝或存在违反科学伦理的情况,参与者可能不一定完全了解所吃食品。同时,还有人担心,转基因生米在流通领域,不能保障不会发生基因漂移。
对于这些,活动发起方吴兴川表示,活动中会向参加者介绍所食用的是什么样的食品等内容,而他认为担心整个活动流程中会发生生米基因漂移并不成立。
吴兴川:大米不是水稻。有人担心在运送过程中大米漏出去就变成种子了。但是大米是剥了壳的,不是水稻也不是种稻,这些大米不可能再当成种子拿去种。
(中新网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