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回应张灵甫之子诉求 称愿配合遗骨鉴定
分享
    张灵甫尸骨迷踪下的迁坟序幕

  山东沂南县官方昨日回应张灵甫之子张道宇诉求,愿意配合开展其父遗骨鉴定

  昨天,张道宇从上海赶到了山东临沂。

  这位68岁的老人,想为自己的父亲迁坟。他的父亲,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国军将领张灵甫。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选在这个日子,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具有纪念意义。

  8年前,张道宇知道父亲被葬在临沂市沂南县董家庄村,遗骨的上方,是一家村民的羊圈。

  羊圈的主人——村民刘存林,向他索要20万元的遗骨鉴定费。

  张道宇不能接受,谈判陷入僵局。

  原本以为迁坟是家事,也就没联系当地官方。昨天,张道宇向沂南县委统战部、对台办提出了诉求。

  两点:希望鉴定刘存林院内所埋遗骨;如果遗骨为父亲张灵甫,希望迁回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老家。

  昨天,沂南县对台办主任及县委统战部表示愿意配合。

  沂南县对台办主任王明德表示,尽快与村民刘存林就鉴定产生的屋院损毁成本来做沟通,“达成一致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张道宇先生,开始遗骨鉴定。”

  71岁的刘存林把两手揣进袖子里,左转转,右转转,一言不发。

  “你家羊圈下到底埋的啥人?”旁人问。

  “我知不道(不知道)。”刘存林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连日来,持续的来访和打探让他有些吃不消。

  1月下旬,张灵甫遗骨被埋羊圈、农民索要20万鉴定费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一些人惊讶,张的尸骨入殓得如此寒酸;也有人感叹,羊圈主人挟尸要价。

  羊圈就在刘存林家院子里,他成了风暴眼。

  僵持

  刘存林家位于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董家庄村。连日来,到刘家的人络绎不绝。

  茅草顶的棚子里养着8只羊,隔开了院墙与刘存林的房子,传说中张灵甫的遗骨,就埋在羊圈与院墙间的缝隙下面。

  多年以来,常有对张灵甫感兴趣的人到刘存林家,交一百元就能拍照片。刘存林不承认,说他从没让人拍过。

  1日一大早,几个陌生人来到刘存林家,说是市里的,递给老两口一张毛主席画像,让他贴墙上,刘存林没答应,“还嫌不够乱?”然后躲进地里不见人。

  他说烦,名声就这么毁了,自己连来谈判的人是谁都不知道,“20万”就那么一说。

  他说从没见过张道宇。老伴李水兰不确定,几年前有个高个子来给张灵甫上坟,磕头、烧香、烧纸钱,从头到尾没说自己是谁。

  听说张道宇不接受20万的价格,李水兰有点紧张,“那他能接受多少?”

  刘存林算计着,迁坟就得刨院子,说不定还要拆房子,整个院子是当初花6万块钱买下的,补偿怎么都要给,“当初花了6千元,在现在相当于多少?”

  “6千还是6万?”旁人问。

  刘存林不言语了。

  每次来人问到“20万”,刘存林都说,那么多人来院子里商量刨土,从下午纠缠到晚上,要20万就是想把他们吓走。被问得多了,刘存林不再解释,“要不给60万,我搬走,整个房子院子都归他。”

  村民们说,刘存林的院子是1980年前后,花三四百块钱买下的,家里两亩地,老两口一年的收入只有两千多。“现在后人找来了,换谁愿意错过?”

  张道宇明白,但不接受,他本计划赶在抗战胜利70周年,把父亲的遗骨迁回陕西老家,现在还没确定是不是(父亲的坟),就要20万,换谁也接受不了。

  “还没确定是张灵甫?”

  “得鉴定。”

  张道宇不愿再去刘存林家。

  “我怕他再涨价。”张道宇说,几年前自己曾去董家庄村找刘存林商量,因为拒绝村民让他出资建纪念塔的要求,谈判不了了之;去年底,张道宇再次去村里商量给父亲迁坟,又被索要20万鉴定费。

  将军的墓牌

  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四期,八年抗战,一身战伤,1939年高安战役中,日军子弹打中张灵甫右膝,膝盖严重骨折,后来被人称作“跛腿将军”。

  1947年,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的张灵甫死于孟良崮。

  张灵甫被葬在董家庄村的说法,流传了很多年。

  按照孟良崮景区管委会的资料记载,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特务团负责运送张的遗体,在孟良崮以北直线距离30公里的董家庄村,安葬了张灵甫。

  今年60岁的村民刘方奇说,孟良崮战役时父亲是村里的会计,看到解放军在村民张继于家买了一口楸木棺材,给张灵甫换上解放军的衣服,葬在了地瓜窖里,“当时那儿还是荒地”。

  73岁的刘胜吉说,小时候见过张灵甫的坟,就在刘存林家院子的方位。坟前的墓牌上写着“国军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之墓”,墓牌有1米多高,因为没人看护,坟头的土被冲走,木牌子也不见了。

  记不清是哪一年,刘胜吉和几个兄弟给生产队盖豆腐房,刨土和泥时挖到了棺材,“地方就是现在的刘存林家,刨出的木头也是楸木。”

  村民们说,刘存林是与刘胜吉的哥哥一同买下的这块地,因为棺材位于刘存林的院子里,还比刘胜吉的哥哥少交了一些钱。

  村里有忌讳,刘存林当初盖房子,也特意避开了棺材的正上方,就连羊圈也向西挪了挪。

  迷踪

  但在沂南县官方看来,埋在刘存林家院子里的遗骨,未必是张灵甫。

  沂南县官方的理由是,董家庄村健在的村民,没人看见过张灵甫下葬;更重要的是,沂南县保存的资料记载里,也没有类似的记录。

  1月31日,沂南县委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张灵甫的遗骨并不确定在董家庄村。他说,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战役结束后,张灵甫的遗骨被葬在了孟良崮以北的野竹旺北岭,华东野战军撤出战场时,还曾电告国民党收尸。

  “目前张灵甫是被埋在董家庄,还是野竹旺北岭,还是被国民党拉走了,我们都不清楚。”这名工作人员说。

  马牧池乡一名工作人员也证实,多年来,乡里也曾组织调查张灵甫遗骨,但没有定论。

  “他们说谎。”临沂市政协原文史委主任崔维志说。

  崔维志说,1994年,张灵甫最后一任妻子王玉玲,曾请求地方调查张灵甫安葬地点,时任临沂市政协文史处副科长的崔维志就是调查组成员。

  调查组走访了董家庄村,并对当年健在的目击者做了录像、录音资料,确定张灵甫埋在刘存林的院子里后,甚至还调动警力封锁了村子,“当时这件事很轰动,新华社都发了消息。”崔维志说,事后调查组出具了文字材料,并报给了临沂市政协主席高广田和山东省政协,但多年以后,这些材料都不知所踪。

  沂南县原党史委主任肖维德回忆,沂南县也调查过张的安葬地,结论与崔维志的调查相同,并留存了调查材料。

  算不算抗日名将?

  “太敏感。”

  沂南县的这名工作人员承认,张灵甫迁坟的消息传出后,沂南始终没有和张道宇联系,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就是张灵甫是国民党的将军。

  连日来,沂南县已经接待了数不清的媒体,“我们就盼着这波关注能快点过去,让事情早点平息下来。”

  在董家庄村,不止一位村民透露,迁坟的消息传开后,有人让村民少说话,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沂南县的证实。

  “因为是张灵甫,所以这些事很难办。”董家庄村村主任刘树祥说,“对于张灵甫,县里不敢管。”

  沂南县工作人员证实,因为上级始终没有表态,所以县里也没法介入,“如果上面有个态度,或者张道宇找到我们,我们一定会配合。”

  在马牧池,多年来张灵甫一直被当做负面人物来评价,“这主要与孟良崮战役有关系。”马牧池乡工作人员说。

  被问到自己怎么看待张灵甫,他说,国民党的将领,打过内战。

  “内战以前呢?”

  他考虑了半天,“不了解。”

  根据公开出版的史料记载,抗战期间,张灵甫曾参与过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

  血战南京时,张灵甫组织敢死队反击,被日军打成重伤,在撤出战斗与友军会合前,他率领的部队一度成为中华门的屏障。

  1938年7月的万家岭战役,时任第74军51师153旅旅长(一说为副旅长)的张灵甫,组织敢死队,“每个人身上绑满手榴弹”,从绝壁攀登奇袭日军,几近全歼,史称“德安大捷”。

  对于父亲的声名,张道宇说,“至于对国家贡献,是否必然与阶级职务有关?抗战初期首先击落日本军机之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领孤军一营力守四行仓库之先父同期同学谢晋元,与舰同殉之海军中山军舰舰长萨师俊等,皆未指挥过任何会战,但其赤忱忠荩,当已与日月不朽,民族同寿。”

  评价的转变

  沂南与蒙阴的县界穿过孟良崮,多年来,两县分别经营着各自的景区,蒙阴县的景区一直被视为真正的战场。

  景区里立着张道宇和母亲王玉玲2007年在景区的合影,用来吸引游客,旁边的石壁上,刻着“击毙张灵甫之地”七个字,石壁下面是不到1米高的缝隙。

  “这个景区是假的。”张道宇说,孟良崮战役中身为师长的张灵甫有随身的警卫营,“这么窄的缝隙,怎么可能容下这么多人?”

  张道宇认为沂南县的景区才是真的。他的理由是,景区里标注张灵甫指挥所的山洞有100多米深,能容纳更多人,和战役史实更吻合。在他看来,蒙阴的景区得到承认,是对红色旅游市场的一种迎合。

  对于张灵甫是饮弹自尽还是被击毙,至今仍无定论。“击毙”两个字成了王玉玲多年的心病。

  在景区管委会原主任类延成写的《抗日名将张灵甫》一书中,对于张灵甫的死未下定论。这些年来,类延成几乎每年都要带着煎饼、水果去上海探望王玉玲。王玉玲从来没有忘记向他抗议,要他把石壁上的字改掉。

  就在当地还在迟疑的时候,国家层面对于国军将领的评价有了转变。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司原司长魏小安在一篇名为《红色旅游: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以孟良崮为例》的文章中提出:“……对国民党这一块,现在看应该中性展示。当时的政治环境是这样,现在来看,也不能贬得过分……比如击毙张灵甫之地,别叫‘击毙之地’,叫‘阵亡地’,就是一个中性词。”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王玉龄受邀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获得一枚纪念章。

  多年来,张道宇一直期待看到父亲棺椁的那天。

  “如果鉴定是我父亲,对于自己和很多人来说都是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也没办法。”

  父亲去世68年了,正好和他的年纪一样大。

  如今,遗骨距故乡远隔千里,他想让父亲叶落归根。

(中新网 琦琦)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