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丝绸之路,使节商贾穿梭其上,沟通中西。今天丝绸之路,时代赋予它新内涵。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一倡议已开始为沿线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这条路上,与中国西部接壤的吉尔吉斯斯坦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路桥人在这里倾注心力,筑路架桥,让亚欧大陆人民的往来交流更为便利顺畅。
隆冬时节,记者走访了中国路桥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办事处和工地,听他们述说条条大路背后的故事。
连通亚欧的重要枢纽
位于比什凯克的中国路桥公司驻吉尔吉斯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张军武正在布置道路修复项目冬歇后工作,案头大图纸上标记的几个项目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尔吉斯斯坦是内陆国家,东与中国有1000多公里共同边界,向北通过中吉哈公路进入哈萨克斯坦,向南向西通过中吉塔和中吉乌公路进入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一路向西经里海可到达欧洲,地理位置重要。
张军武指着地图说,一旦将吉境内主干道连通,便可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中国与中亚乃至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交通将更为便利。
这位曾在非洲工作过的高级工程师为中国在吉修建和修复的众多公路项目倾注着心血。他总希望多建设几条公路,于是在吉尔吉斯斯坦一驻就是7年。
张军武说,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中国货品有七成分散到其他国家。得益于交通与物流的便利,吉尔吉斯斯坦如今已成为中国商品进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的重要集散地。
险路变通途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眼中,古丝绸之路上的天山如此高寒、险峻。一千多年以后,一条条由中国路桥人新修建和修复的公路如同灰色长龙,盘旋在天山山脉,穿过高原与盆地,一直通向远方,险路已变通途。
清晨,机械手张政伟钻进寒冷的推土机驾驶室,在中国路桥中吉哈公路比什凯克-吐尔尕特道路修复项目(简称“60公里项目”)的路段上清除积雪。他身后跟着长长的货车队,车上满载着从中国新疆吐尔尕特口岸运出的货物,车队将经过纳伦、托克马克等数个重要城市,最终到达首都比什凯克,有些货车还要从比什凯克继续北行,前往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
19日,吉尔吉斯斯坦中商商会会长赵建共在货站等到了3天前从吐尔尕特口岸出关的货物。他说,几年前,吐尔尕特口岸到比什凯克路况较差,经常堵车,货车要在路上走上一周甚至更久。如今,随着道路修复工作快速推进,货车不断提速,中国商人生意也更加红火。
中国路桥吉北部地区项目负责人魏晓航告诉记者,60公里项目今年全线贯通后,货车从吐尔尕特口岸出发,两三天就能到达比什凯克。
公路沿线新建起众多交易市场,当地居民能买到更多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公路还经过一个自然保护区,那里风景秀丽的高山湖泊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和骑行者。畅通的公路,将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美景,也让当地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冷山无情人有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送别友人元二出使西域时写下这样的诗句。当年,通向西域的路上荒无人烟,充满险阻。今天,在王维友人经过的天山山脉,路桥人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山区建起了60公里项目营地。
每年11月到第二年2月是项目冬歇休整期。施工人员中,一些人主动要求驻守营地,让其他同事有机会回国探亲。驻守人员冒着山区风雪的寒冷,上路铲雪确保交通顺畅,还为来年开春施工保养设备、储备材料。
在这种高寒地区,大部分地方没有通信信号,不少货车在沿途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翻车、打不着火等突发情况。一名常年跑该路段的货车司机张志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很多货车司机朋友都得到过60公里项目部的帮助。
张志说,一旦得知货车司机受困,中国路桥60公里项目部立即派来吊车和修理人员,为司机解困,帮他们脱险,还给他们带来食品、药品,安置他们住宿。“像亲人般雪中送炭的温暖,我们终生难忘!”他说。
得到中国路桥人救助的不止是往来的各国司机。去年5月,两位法国青年骑行经过60公里项目所在路段,遭遇突然降温,发生严重高原反应。中国路桥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他们,将他们送到营地。服用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后,两位法国青年在温暖的营地中充分休息,身体很快复原,重新上路。
新丝绸之路上,中国建设者的一个个项目营地,在为路上旅人排危解困。在冬日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高寒地段,上演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中新网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