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棉服哥”成舆论围观对象 也是一种尴尬
分享

  哈尔滨“1·2”火灾事故致5名消防员牺牲。灾难发生时,哈尔滨官员石嘉兴身穿一件价值不菲羽绒服现身火灾现场,引发了网友围观,他被网友称为“棉服哥”。石嘉兴所穿羽绒服品牌为名牌,国内售价在万元以上。而石嘉兴回应媒体称,其羽绒服为女儿由国外购买,不过人民币几千块钱。

  说实话,因为万元羽绒服而成为舆论监督对象,的确有点“冤枉”。对于收入还可以的人群来说,万元一件的衣服也并非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消费。再说,所谓的万元羽绒服是在国外买的,价格不过是几千元,而且是自己女儿送的名牌,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如果,这件衣服是穿在一个公司职员身上,还会有人感到奇怪吗?是官员的身份特征,让他们的消费行为变得异常敏感。

  当然,有人会说,之前戴名牌表的表哥不是被查出有问题吗?之前抽九五至尊的局长不是落马了?但这种现象再多,也只能说明一种可能:那些使用奢侈品的领导,可能存在贪腐行为。按照他们的正常收入,虽然消费奢侈品有点困难,但是如果他们像那些年轻人一样任性,攒钱消费还是可以的,可能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在事后说,这样的奢侈消费来自其贪污腐败。但是,客观地说,在事情未查清之前,仅仅凭着外在的奢侈消费,就断定一个领导的清廉情况,无疑还是有些武断。

  这种对外在表层行为的监督,其实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表层化。之所以出现表层化的舆论监督,一是因为官员的财产申报是粗线条的,公开的范围也仅限于内部。因此,一个官员到底有多少家底,公众只能猜测。既然是猜测,就需要有猜测的依据,这就是舆论监督表层化的第二个成因,那就是通过官员的穿衣打扮和日常行为,来判断一个官员的财产情况、清廉情况。如果一个官员衣着朴素、生活勤俭,亦或者言行低调,语气亲民,便认为这是一个标准的清官。而如果一个官员衣着光鲜、善于包装,亦或者言行高调,不够亲民,便认准了这就是一个贪官。

  所以,紧盯棉服哥并不是舆论监督的常态。这容易造成误伤。舆论监督的常态,其实需要建立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否则,舆论监督虽然热闹,但也可能草木皆兵,浪费子弹、造成误伤。(李劭强)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