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奶源基地见闻:“寒冬”中的坚守
分享

  中新网石家庄1月8日电 (肖光明 崔涛 王天译)“不转型马上就会死。”在这个还没下雪的寒冬里,刘根平看着办公室外存养的几百头奶牛显得有些焦虑和煎熬。这位河北省行唐县一家奶牛养殖小区的老板正在为自己的养殖小区和屋外的几百头奶牛思考着未来。

  和他一样正在承受焦虑与煎熬的,还有行唐县的众多奶农。

  拥有107个奶牛养殖小区的行唐县是河北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三的奶牛养殖大县,奶牛存栏8万余头。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君乐宝、旺旺六家知名乳业集团均将该县作为奶源基地。

  日前,有媒体曝出行唐县奶农因奶价狂跌每日倾倒鲜奶,并且有人收购低价鲜奶专门用来喂猪。对此,行唐县官方证实,该情况系极个别现象。然而,危机确实存在。受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2014年下半年起,该县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冰点,奶农们正在经历着自2008年“三鹿事件”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现在的刘根平切实地生活在煎熬之中。他的奶牛养殖小区建于2006年,占地90多亩,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人民币。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让刘根平的养殖小区一度得到快速发展。在刘根平看来,行唐县的奶牛养殖小区多数是在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建立的,到2014年,这些养殖小区此前的投入资金刚刚收回。

  “现在,这些养殖小区的设备、牛舍早已落后,面临升级改造。”因乳制品企业自身牧场的加速建设、低价海外奶粉的进入等多重因素影响,让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还在疯长的奶价开始跌落冰点。谈起当前的奶业行情,刘根平认为目前的形势更为严峻。

  “从2014下半年,鲜奶价格持续低迷,不进行牧场化改造,提升乳品质量,中小型养殖企业是活不下去的。”然而,300多万元的改造资金让刘根平陷入了是否升级改造的抉择之中。

  与刘根平相比,已经升级改造后的养殖小区,在这次寒潮中,似乎可以暂时应对。

  行唐县安香乡东安香村旁的希望养牛小区是该县最早进行改造升级的养殖企业,经理卢文学同时兼任行唐县第三届奶业协会理事长。“牛奶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到什么时候都不行。”在卢文学看来,养殖奶牛,就要以质量求生存。

  2013年底,卢文学曾到上海等地对一些大型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小区进行考察。2014年3月,他先后投资1250多万元对养殖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条件上去了,牛奶的质量提高了,奶企收购我们小区的鲜奶价格每公斤要比市场价高出一毛多。”卢文学称。

  卢文学的养殖牧场,目前还有600多万元的借款。“现在形势不好,但是要坚持。”卢文学说。

  “奶源好了,奶企抢着要,价格也比传统的养殖小区每公斤高1至2毛。”张国拴的养殖牧场位于行唐县北高里村。在2013年初,他开始对养殖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并争取到近200万元的国家资金支持。改造完成后,一名工人从一天最多喂十几头牛,转变成一天轻松喂养上百头牛。

  张国拴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台监控显示器,与记者交谈中,他会习惯性地看一下厂区情况。“由于国际奶源冲击和乳制品企业优质牧场的建立,较低质量,较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将没有优势。必须升级改造,就算以后被大企业收购,也会有谈判的资本。”说话间,张国拴眉头一直紧缩。(完)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