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咪表车位费“全国最贵”的情况可能改变吗?据媒体报道,今年广州市政协将解决停车难问题作为主席会议1号建议案提出,市政府在提案答复中表示,市物价局将会同市交委研究制定与交通运行状况挂钩的咪表收费标准及“阶梯式收费机制”。
虽然阶梯收费只是个提法,远没有到出台标准的时候,这也足够给市民车主以联想了。首先肯定的是,这是有关部门对舆论追问近半年之久的停车费过高问题的一个积极应对。其次,答复提到了“工作涉及大量数据调查及分析,已列入市物价局2015年研究工作计划”,这也是对过往调研不足,导致实施状况与理想方案大相径庭的一个检讨。如果这次数据真的来自广大车主,让决策者不再泛泛空谈提价意义,或许能少一些“缓解拥堵其实也不能靠提高停车费”的马后炮解释了。
基于咪表目前惨淡经营的状况,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广大车主自然希望咪表降价,因为广州很多地方并非无处停车,有些地方停车也不会造成塞车,却要被收费甚至是高收费、乱收费,这对已经为车辆缴纳了税费的市民来说是极不情愿的。咪表公司当然不想降价,因为好不容易才通过法定程序获得了高标准收费,一管就好几年了,怎么可能走回头路。“业内人士”最希望的或许是随着通胀和时间的推进,车主能变成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习惯被动高消费,当然,这个过程是比较难熬的,那就是大量的咪表位没人停。
对政府来说,停车位不应该是可以随意分派出去的垄断性公共资源,如果这个资源因为租金过高而导致低效运作,就是一种浪费。为了“不浪费”,却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既可以采用降价促进消费、夜间停车降低收费回馈纳税人;还可以坚持高价位,然后进行阶梯收费,以停车时间长的更高收费弥补无人车位的“亏损”,表面上看还可以刺激停车位的周转。然而停车时间长难道是车主自己愿意的吗?是车主喜欢肆意浪费公共资源吗?有关部门不应只在存量车位上不断想办法提价格、压需求,而应尝试换思路,在挖掘车位增量方面作文章。
按照市政府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广州机动车汽车保有量约为251万辆,其中中小客车约187万辆。如果按照一辆小汽车服务三个人的粗略估计,那么小汽车的停车问题可是关乎五六百万公众的福利。开小车绝对不是少数人、有钱人的消费,用车者也不该随意被当做 “经济杠杆”作用的对象。广州当前公交地铁覆盖水平还不算太高,小汽车具有普遍的生活刚需属性。有关部门就该按照之前的规划承诺、认认真真扩大车位供给。若只管去给车主增加成本,最后却根本不能解决排放和塞车问题,那所谓“经济杠杆”“阶梯收费”调节出行的逻辑就要深刻反思了。
(中新网 xyq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