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启程 科考将呈现四大亮点
分享

  10月30日,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启程,开始执行为期约163天的科考任务。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也是我国自1984年开展南极考察以来,30年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发展情况的一次集中展示。30年后,中国南极科考再次出发,开启全新征程。

  伴着汽笛的长鸣声,雪龙船缓缓驶离码头,科考队员自发在上下几层船舷边整齐排列,面向码头上的欢送人群,一遍遍大声喊着“再见”。红色国旗和蓝色的南极科考队旗帜,分别在船这头和岸那头舞动。

  30日上午,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准时启程,向地球另一端的冰雪大陆出发。曾在第二十九次南极科考担任考察队领队的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是“十二五”期间一次重要的考察活动,也是自1984年开展南极考察以来30年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发展情况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次考察,可以说是中国南极科考30年后的再次出发。

  科考将呈四大亮点,将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数据

  本次考察队由281名队员组成,将执行“一船三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任务。雪龙船从上海出发后,计划经由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再经南极罗斯海,到达新西兰进行补给,二次回到中山站完成预定任务后,经由澳大利亚回国,计划于2015年4月10日左右返回上海港,总航程约3万海里,历时约163天。

  据曲探宙介绍,此次科考主要有四大亮点:一是在第二十九次极地科考昆仑站成功进行深冰芯试钻探的基础上,正式开展深冰芯钻探以及天文观测等科考任务;二是将首次在罗斯海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考察等;三是将在极地科学考察工作中研究、运用机器人等新技术;四是将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使我国极地科研工作融入国际极地科考工作中。除此之外,本次考察还将回收第二十九次、三十次南极考察队布放在普里兹湾海域的4套锚系潜标和6套海底地震仪。

  此次考察活动中,我国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调试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及辅助设备,获取相关数据,并以基准站为基础,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接收机,进行长城站站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大地控制点联测。这将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着重解决南极地区北斗卫星数据处理、多源卫星导航坐标框架无缝衔接以及不同基准框架一致性等关键问题,为我国实现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和南极北斗测绘基准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在科学考察方面,考察队计划在长城站进行测绘、生态、地球物理等16项观测;在中山站进行生态环境、遥感等5项考察;在昆仑站进行深冰芯钻探、冰雪观测、天文、地磁等考察;在南大洋开展水文、气象、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考察。长城站和中山站还将在越冬期间开展气象、高空大气物理、海冰、GPS观测等项目考察。

  南极科考形成“一船四站”格局,未来极地考察将陆、海、空立体发展

  中国南极科考开始于1984年,并在1985年年初建成了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说,今年恰逢我国独立开展南极考察工作30周年,通过30年的不间断考察和管理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适合我国特点的极地考察管理体系,包括南北极在内已建有5个考察站,拥有了雪龙船和雪鹰直升机,进行了众多学科的考察,取得大批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国内组织管理和南北极现场实施经验,硬件支撑体系和专业的考察与管理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为实现“南极考察强国、北极资源利用大国”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就南极科考来说,目前已建成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常年科考站,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内陆科考站,也是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今年年初建成的南极泰山站,则是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

  科学家认为,新建南极考察站,以及未来新建破冰船和固定翼飞机等项目的实施完成,将有力促进我国极地考察平台建设,使我国极地考察进入陆、海、空立体发展新时代。

(中新网 newsman)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