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濒危鸟类在黑龙江林区的“重生记”
分享

  中新社哈尔滨8月16日电 题:世界濒危鸟类在黑龙江林区的“重生记”

  作者 王栋梁

  在巍峨的小兴安岭北部,有一片被称为“中国白头鹤之乡”的湿地保护区,从2001年开始,生态保护工作者经过13年的努力,白头鹤——这个被《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的鸟类,从最初的几只,发展到逾139只的种群,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保护区里,经历了一场种群的“重生记”。

  白头鹤是一种大型的涉禽。1993年,中国国内的鸟类专家第一次在黑龙江的大沾河湿地发现了白头鹤,“当时零星地发现过一两只,具体有多少只在这里,我们也不知道”。沾河林业局宣传部的丁兆文副部长告诉中新社记者。

  为了更好保护这些突然出现的珍贵精灵们,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在2001年正式规划了占地面积21.6万公顷的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成立的那天起,所有在保护区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就都被禁止了,“我们停止了保护区内9个林场所596个林班的一切采伐和生产经营活动,避免了人为活动对白头鹤的干扰。”丁兆文介绍说。

  随着生态保护系统在湿地保护区里渐渐的成型,除了白头鹤以外,白枕鹤、金雕等等这些濒危的鸟类先后在大沾河湿地保护区露面。据沾河林业局统计,自1999年至今,湿地保护区内一共发现白头鹤的繁殖巢多达31个。迄今为止,鸟类专家们和林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成功环志(是将野生鸟类捕捉后套上人工制作的标有唯一编码的标志物)了野生白头鹤5只,环志放飞救助白头鹤8只,其中有8只被环志的白头鹤在日本被发现过。

  中国鸟类学家郭玉民博士在沾河湿地保护区对白头鹤种群进行调研后,整理公布了对白头鹤的迁徙、筑巢、产卵、繁殖、生长等规律等较为详细的记录,揭开了白头鹤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填补了国际上对于白头鹤研究领域的空白,2007年,郭玉民博士获得了英国自然基金会惠特利奖殊荣,他也成为了当年获得此项奖励的唯一亚洲人。

  2012年11月24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中国白头鹤之乡”的称号,以表彰沾河林区人在拯救这些世界濒危的精灵们所做出的贡献。

  多年来对生态的保护和建设,让大沾河湿地保护区俨然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安家繁殖,在保护白头鹤的使命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林区人放下了手中电锯,做起了湿地的园丁。

  从采伐到停伐,从破坏到保护,林区人鉴证了林业转型的一点一滴,很多林区人从采伐人变成了护林人,今年4月1日正式停伐以后,林区里的“木材厂”变成了“木耳厂”,原来的采伐区变成了旅游区,原来的伐木工变成了种菌员。

  丁兆文告诉中新社记者:“像我们这样的林区以前都是经济采伐为主,以多采多伐为荣,自从国家林业局下令停伐以后,我们林区人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态度也同样面临着转型,现在林业局从经营木材到经营旅游和林产品,我们林业工人的就业转型有很多选择。现在的我们更是肩负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使命,能看到这些濒危的鸟类在我们这里重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我觉得要比以前有成就感”。(完)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