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志愿者:哀悼后的前行与坚守
分享

  中新社鲁甸8月10日电 题:鲁甸志愿者:哀悼后的前行与坚守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8月10日,上午八点的震中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两小时后就是哀悼仪式。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们,还在继续忙碌。

  “就想让最困难的人得到帮助”

  当记者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见到白宏伟时,他正和自己的志愿者同伴在为两位老人拍摄视频。

  白宏伟来自四川自贡富顺县,37岁的他在地震发生后,于8月4日赶到震中龙头山镇。

  眼下,他带领几名志愿者在为安置点和周边的受灾民众做一件事——用视频讲述他们的故事。

  “我们这个团队主要就想让最困难的人得到帮助,也得到外界的关注。”白宏伟拿出手机,为记者播放了拍摄于8日的一段视频。

  面对镜头,片子的主人公、38岁的赵以会带着女儿泣不成声。在地震中,家住龙头山镇龙泉村左家湾社的赵以会失去了丈夫、公公和表侄、侄女在内的7名亲人。

  除了灾区民众,其他志愿者也是白宏伟拍摄的主题。

  白宏伟刚拍摄完的一位志愿者,是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心理咨询师袁通。39岁的袁通9日刚刚抵达震中,眼睛失明的他此前已经去过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从事志愿服务。

  “我只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不过我还学过按摩,可以多为老乡做点什么。”在安置点的一张桌子旁,袁通一边为一位患腰椎病的老太太按摩治疗,一边告诉记者。

  现在,白宏伟最焦心的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志愿者来帮助他发布这些视频,“早点发出去就好了。”

  “最大的遗憾是没在24小时内赶到”

  位于龙头山镇龙泉中学操场的一顶堆满药品的帐篷前,程坤正在给一位救援人员发放药品,“藿香正气水,一次喝两支,感冒药一天三次,每次三片”。

  35岁的山东汉子程坤,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一名骨科医生。

  8月3日,地震发生时,他和妻子于媛颖正在重庆,原本准备开始一段温馨的蜜月之旅。

  3日下午,程坤所在的青岛红十字会志愿者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弹出了灾难的讯息。程坤决定,放弃度蜜月,搭运送救援医疗物资的汽车前往震中。

  “有过后悔或是遗憾吗?”记者问程坤。

  “最大的遗憾是没在24小时内赶到。”程坤说,自己是骨科医生,地震发生后的前24个小时,最能帮到伤员。

  在震中龙头山镇龙泉中学的日子里,程坤抢救了数名重病患,平均每天为120人提供医疗服务。

  “你能理解他的决定吗?为这事吵过架吗?”记者又问程坤妻子。

  “理解,没吵过架。”在旁整理东西的于媛颖干脆地回答完,又带着一丝嗔怪反问丈夫,“我们没有吵过架吧?”

  程坤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腼腆地笑着说,“我们在重庆的时候,从有点儿不开心倒能够理解,到最后一块儿进来,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过程吧。”

  “志愿者同样需要帮助”

  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震中的食物和饮用水等已逐渐恢复供应,然而,一些志愿者,特别是“新兵”们仍然在初到灾区时遇上了麻烦。有一群志愿者正在致力于成为志愿者中的“志愿者”。

  “志愿者同样需要帮助,我们的方向就是服务志愿者。”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韩靖对记者表示,他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为震区的志愿者准备了一种“公益组织救灾工作包”。

  记者注意到,黑色的工作包内装有急救包、头盔、手电筒等志愿者常用装备。

  “我们以往的经验是,通过支持一个志愿者,大概能支持一百个灾民。”韩靖表示,通过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可以起到“以一带百”的效果。

  “过去受灾后,外界一般都给予硬件支持,缺少这种社区式的支持。”韩靖表示,志愿者同样需要心理等方面的支援,“精神和物质一定要并举。”

  “发放这种工作包非常有必要。”黄正楷认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志愿者才能更好地服务灾区。

  10日中午,集体哀悼后的龙头山镇,人们已回到了紧张的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中。

  白宏伟的右脚在前两天的忙碌中受伤了,简单包扎处理后,他穿着一双拖鞋继续工作。白宏伟说,明天,还有志愿者朋友将来支援他的团队,“我不走,要一直坚持下去”。

  程坤和于媛颖打算今天收拾行囊,搭车去成都,再返回青岛,“我们第二批六个人昨天已经到了震区,工作不会停。”

  韩靖和他的团队,还奔走在受灾的各个乡镇。

  中午12点,一位志愿者快步走出龙泉中学时,用手机拍下地震前学校围墙上写着的一句话:

  “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完)

( )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