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慢城”广东雁洋镇的时代变迁
分享

  中新社梅州8月10日电 题:“国际慢城”广东雁洋镇的时代变迁

  作者 杨草原 蔡欣欣 宫丹

  2014年6月,广东梅州雁洋镇被国际慢城联盟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中国继南京高淳桠溪镇之后的又一个“国际慢城”。昔日的“山旮旯”缘何变成“国际慢城”,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进雁洋,探访这个客家小镇的时代变迁。

  雁洋地处粤东北山区,是素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市下辖的一个镇,常住人口3.2万,为客家人的聚集地。因古时多为湖洋低洼水田,大雁常栖息于此,因而得名。雁洋为典型的山区地貌,被称作“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居民生活条件艰苦,当地人渴望走出大山,有着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人文底蕴深厚,10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叶剑英就是从这里走出。

  “雁洋的变化还要从叶剑英元帅最后一次回乡说起”,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讲述起雁洋的变化,1980年5月叶剑英生平最后一次回到家乡雁洋,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看到家乡贫困的现状,叶剑英做出了雁洋要发展经济的指示,并发出了“我们是山区要向大山进军”的号召。

  雁洋开始了“向山进军”的建设,耕山种果让人们富了起来,生态林的建设成了当地居民日后更大的宝藏。

  王宏基表示,与此同时雁洋镇还进行了体制下放,鼓励工商业发展。“农民开始脱离传统农耕,梅州地区较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家就是从这里走出的”,王宏基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期成功的企业家选择了回乡投资,看到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雁洋有了很多变化。

  “‘靠山吃山,保护生态’,没想到叶帅当年的一句话居然成了我们的致富经”,叶剑英元帅家所在雁上村村支书叶新峰是叶帅最后一次回乡的亲历者,今年58岁的他做村干部已40年,目睹了家乡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的村集体收入是3000元(人民币,下同),现在是60多万元”,叶新峰给记者算起了账。改革开放前雁上村集体收入是靠村里两个水电站,如今雁上村把5000亩林地租给了当地景区做森林公园,再加上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贴每年共有20多万元,水电站经过改造后也承包给了企业,每年有35万元分红,叶剑英纪念园建成后景区的店铺租金也在1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借助人文生态优势,如今总面积188平方公里的雁洋镇,已拥有国家5A级和多个4A级景区,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景区、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雁鸣湖度假村、以禅文化为主题的灵光寺、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桥溪古韵及以足球运动为主题的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等,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

  由于注重生态的保护和植被种植,雁洋镇森林覆盖率达78%,空气质量优良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享受慢生活的理念和“国际慢城”所提倡的传统健康生活方式不谋而合,2014年6月通过国际慢城联盟的考察,雁洋镇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

  王宏基告诉记者,加入“国际慢城”为雁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但可以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还可以加强与全球28个国家的国际慢城交流,更好地保护雁洋的生态环境及历史传统。(完)

( )
【责任编辑:小编】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