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邦柱:他们就在私下里说嘛,说书记弄这些事,要求太严了,然后有意无意地让这些声音传到我耳朵里。
新京报:听到这些意见你会有压力吗?
陆邦柱:压力不在我这,在这些领导干部身上。如果为了没有压力,让领导干部都当太平官,那工作没法开展,群众也不答应。
新京报:有没有官员会找一些理由不接受问政?
陆邦柱:没人敢。如果你身体不舒服,或工作原因不在县里,那我们可以等,给你排到下一期,让其他的单位官员先接受问政。
新京报:干部们在对待广场问政上有情绪上的转变吗?
陆邦柱:过去他们有抵触情绪,现在很多干部通过参与发现,群众是讲理的,也很宽容,不会有意刁难你。现在干部们也知道,揭短亮丑虽然对自己是一种挑战,但也逐渐接受了。
问政机制
一问政,二问效,三问帽
新京报:除了用计分的方式代替举牌(现场设有满意和不满意的两面牌),以防止有人怕得罪人举“满意牌”,还有哪些体现公正的措施?
陆邦柱:每次问政前3天,都会通过电视、广场屏幕公布时间、地点和问政部门。大多数群众都是自发来的,还有机关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放式的,谁想来就来。参与者的身份构成很多,这都是保证公开公正的表现。
新京报:会不会问政问出的都是小问题,而大问题被掩盖起来了?
陆邦柱:这个应该不会,群众提出的问题都是和他们紧密联系的,他们关心的问题就是大问题,另外我们的工作组也发现一些违纪违法问题,这也是大问题,比如华中央这件事,就是违纪。
新京报:你觉得广场问政在操作上怎么才能让效果变得更好?
陆邦柱:现在每一场问政,对上一场的问题还没有答复。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应该在对整改速度、效果的监督有长效机制。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可能以后不只一年一次,第一次“问政”,第二次“问效”,第三次就要“问帽”了,如果整改不力,那就把你乌纱帽摘掉。
新京报:广场问政实行后,政府部门行政作风的改变,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吗?
陆邦柱:每个办公室的门上都挂着牌子,牌子上写着办公人员的姓名职务,监督电话,现在很多单位只要你去办事,他们都得站起来,笑着招呼你。
问政升级
县领导也将接受问政
新京报:“广场问政”和其他评议形式的区别在哪?
陆邦柱:我觉得这种方式拆掉了干部和群众之间那堵无形的墙;让工作中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下,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和其他的问政形式比,更直接,互动也更好。
新京报:广场问政是个一把手主导的活动,万一你卸任,担不担心人走政息?
陆邦柱: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办法,让广场问政常态化和制度化,不是今年弄了明年就不弄,我们甚至考虑让窗口服务单位、执法单位全都接受问政。
新京报:作为县委书记,想没想过有一天您也直接面对群众,接受广场问政?
陆邦柱:我们有这个想法。现在已面向乡镇一级的领导了,想下一步在县一级铺开,让县里领导接受群众监督。
新京报:你觉得群众会给你打多少分?
陆邦柱:嗯,这个我不敢说(笑),但我觉得应该不会太差。即使很多机关干部心里有意见,但我相信他们都是做事情的人,知道该怎么去看待和评价我。
(网络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