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找到刘金源曾住过的地下室小旅馆。小旅馆很昏暗,没有灯光,还有一股霉臭,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放了8张铁床,都是上下铺。两名五十多岁的男子凑在一台约14英寸彩色电视机前。
一位自称叫陈兴榜的人说,他已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不认识叫刘金源的人,“有可能他用的其他名字,还有可能是偶尔来住,这种临时居住的人我们就没得印象。”陈兴榜说,“这种小旅馆一般10到15元一个晚上,因为便宜,会有很多人来住。”
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摄影报道立即评
努力做心态平衡之人
□朱昌俊
52岁的刘金源,无疑选择了一种最不能被接受的极端方式来宣泄他的情绪。无论有着何种缘由,暴力毁坏他人的财产,制造社会恐慌情绪,都是对于社会秩序的破坏与挑战,必将受到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谴责与惩罚。
“生活落魄,且性格较偏执”的刘金源,应该算作这个社会的边缘人。但对于那些拥有私家车的人而言,他们绝大多数也同样是社会的普通人。刘金源所谓的“仇富”情绪与行动,无疑是被扭曲的失衡心态所蒙蔽。
社会其实也并非没有向刘金源施展善意,相关救助部门就曾表示过给予其救助的意愿。但被其拒绝。承诺要靠自己的劳动谋生,无疑值得尊重。遗憾的是,从最终的行动来看,这种健康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平衡其失衡之心。
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失落之人。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灵,树立健全的人格意识,努力保持一颗平善之心,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尤其显得重要。这应该是刘金源的灰暗人生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整个社会如何给予那些失意者更为有效的关怀,尽量避免极端人格的出现,也当值得思考。
(网络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