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5岁的前任驻美领事袁信奉起初也怀疑过新绿源公司和张倬铭。2006年第一次投资5万元时,他问前驻牙买加大使俞明生,“新绿源会不会是诈骗公司?”
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俞明生说他们有矿山,还有个做防伪印章的公司,保证不会出事”。俞明生是他的投资介绍人,还是潮汕老乡,跟他是上下楼的邻居。俞明生的另一个身份是新绿源公司的顾问。南方周末记者致电俞明生,但他拒绝接受采访。
根据上文提到的同一份简报,新绿源集团2005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聘请了二十多位外交部退休老干部当顾问,目的是“提高集团知名度,增加国际合作机会”。
“国际合作机会”很快就有了,张倬铭一行顺利见到了缅甸矿业部官员,并提出了承包一座总价值百亿元的锌矿的申请;“集团知名度”至少在外交部内部也提高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外交部投资人一致表示,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一度让他们对新绿源“深信不疑”。
顾问团的名单很长,包括外交部前部长助理、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前礼宾司司长、前驻牙买加大使等等。二十余人的顾问团中,司级以上外交官占了一半,阵容堪称豪华。
新绿源在外交部系统的业务开展,早在顾问团成立之前就开始了。2003年,外交部家属丁九莲就从另一个司级干部的家属那里听说了这个高息投资项目。轰炸式的动员持续了两三年之后,依靠退休金生活的丁九莲拿出了5.5万元,“她说她自己也投了不少钱,拿到了利息,还说回扣也不要了留给我”。不过,大多数投资人的入局节点还是在顾问团成立之后。
“回扣”是新绿源集资事业的发动机。从最初的每介绍一单奖励500元,发展到后来按照投资额的2%提成,“新绿源”像病毒一样在芳城园小区的10号、11号楼之间传播开来,毗邻南二环的这两幢楼是最早的一处外交部职工分房。
后来,当新绿源资金链条断裂之后,不少投资人迁怒于顾问团,认为他们拿了大笔的回扣和工资,还经常被请去吃喝玩乐。顾问之一、驻阿尔巴尼亚第九任大使郗照明觉得很委屈,“我们不拿工资的,回扣则是人人都有,不只是给顾问”。
2005年接受了新绿源的顾问聘任后,郗照明曾经去看过位于山东莱州的一个大理石矿。发现项目确实有,但是只有七八名员工和一辆吉普车,设备也很简陋,和张倬铭此前所讲的落差很大。郗照明当时就提出了质疑和风险提示,但他觉得张倬铭这个人不完全是诈骗和忽悠,还是在搞实业,这一个失败了,下一个或许能成功。
接下来的三年中,新绿源的项目一个接一个频繁登场,锡矿、煤矿、金矿、林地甚至防伪图章,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最终几乎都没有成功。
在2008年之前,高额利息始终都能兑现。“为什么?现在看来不是来自项目的收益,而是拆东墙补西墙。”在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新绿源时,郗照明多次表示“很难堪”,被一个初中文化、现在看来也没什么本事的人忽悠了。“其实对他不是很了解,也没有专心致志地一查到底,因为每半年还能拿到利息,人总是避免不了私心和贪欲”。
加入顾问团时,郗照明的目的是监督和帮助——监督钱的流向,帮助项目的发展,他遗憾的是没有做好,“我们也是投资人,现在也是受害人,也希望能多拿一些本金回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到另外两位顾问团成员,但他们以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为由,拒绝了采访。
张倬铭的生意
“为了买集资房,大家纷纷向新绿源要求抽回本金,他们却拿不出钱来,我才意识到他们的资金链已经出问题了。”
时至今日,张倬铭其人其事,在受骗上当的投资人那里,依然是模糊的。即便是身为顾问的郗照明,也说不出张倬铭过去做过什么,后来怎么介入了外交部系统。2008年资金链条断裂之前,大多数投资人甚至没有见过张本人。
东城区检察院的起诉书提供了张的一些基本身份信息,1967年出生,户籍在广东省中山市,初中文化。
在北京,张的名下曾经有三家公司——注册于1995年的新绿源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于1999年的北京金兴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注册于2001年的北京中林绿源种苗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5300万元、1200万元和1000万元。
北京工商局主办的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显示,新绿源和中林绿源两家公司的营业执照都处于被吊销状态。仍然处于开业状态的,只剩下金兴通汽车公司这一家。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金兴通问及张倬铭其人时,一位工作人员先是说张不在,另一位员工随后说“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而已”。
在2005年底顾问团成立并激发外交部系统的集资高潮之前,张倬铭和新绿源的活动已经散见于山东聊城、河北石家庄以及北京的其他单位。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书显示,2005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2工厂的退休工人马小秀就陆续向新绿源和中林绿源出资21万元,用于购买原始股。新绿源承诺,若18个月后登陆美股失败,将退还股金并支付10%的年收益。结果自然是马小秀竹篮打水一场空。(中金在线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