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知道这一锄头下去会碰到什么,或者仅仅是一团南宋遗留的泥巴,也可能是北宋龙泉窑葵口碗的一个碎片——一群近百人的队伍抱着对一夜暴富的向往,在杭州城南一个施工工地挖掘了一个多月。
大量宋元时期精美瓷片出土,至少十件完整瓷器被挖走……
戴头灯、扛锄头、背布袋
近百人翻墙进工地连夜挖宝
工地围墙外是逐渐平静的马路,围墙内是越来越热闹和亢奋的挖宝人群——杭州城南一个建筑工地内,夜晚10点开始就会有人聚集,他们戴着头灯,扛着锄头,肩上还斜背一个布袋,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土层中的龙泉窑、越窑瓷器、瓷片。
“这个地方每天晚上人很多的,一挖就是一晚上,挖了好久了。”前天,杭州市民蒋女士给本报96068热线打来电话,她说这个建筑工地上有很多人在挖宝,还有人挖出了不少宝贝,听说值很多钱。
蒋女士担心的是,如果真是宝物,这些就该归国家所有,不应该就这么被人随意挖走。
根据蒋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于前天晚上零点左右顺利找到了这个工地。
围墙外的马路上行人不多,喧嚣的城市已经开始渐渐平静。
“昨晚运气不好啊,除了瓷片还是瓷片。”有两个男人边交谈边走过来,“是的,今天如果能出一件完整器就好。”两人都戴着头灯,扛着锄头,向工地东面走去,一个转弯就不见了人影。
记者赶紧跟了上去,并遇到了一个正在翻墙的小伙子。小伙子姓吴,二十五六岁,河南人。他没有带锄头,只是来看看土(看土:观察土层中有价值的东西多不多)。“完整器不多的,昨天晚上只出了一件完整器‘素烧观音’,其他的没有听说。”小吴把记者当成了来工地收购瓷器的老板,很关照地带记者进入了工地。
走过多根混凝土底层圈梁,再顺着湿滑的泥土下行六七米就是他们的挖宝地——这里应当是地下一层的施工工地,约七八百平方米的施工面上堆着高低不等的泥土并造成了1~8米左右的落差。一束灯光就是一个人,五六个人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单独挖着,声响很小,彼此之间也没有交谈声。
随着夜幕深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记者头顶的圈梁并下到这个“致富工作平台”上来。“这是南宋的,没有什么价值,最多只能卖一两块钱。”“这个黑陶还不错吧,年纪是很老了,工艺差一些,如果你要,1000元拿走。”
晚11点半,这个工地上至少有30人在挥锄挖宝,不少人已经小有收获;到次日零点半,工地上的人数暴增至80~90人,这时的工地上已经是头灯一片了;昨天凌晨1点半左右记者离开时,挖宝人达到近100人,几乎每个人的布袋里都已经装了些瓷器、瓷片。
他们基本都是职业挖宝人
挖到的多是些瓷器碎片
黑的是土,白的是瓷片,随便踢一脚,随手翻一块土都能找到一两片大小不等的瓷片。顺着土层断面从上往下看,能清楚地找到各个年代不同风格的瓷片,但经过一两千年的挤压,绝大部分瓷器都已经被压碎。
“哎呦,碎了,碎了。”一声惊呼下引来了不少围观人,一件被断代为北宋龙泉窑的葵口碗瞬间变成了瓷片。
挖宝人姓杨,他是个体户,他找到的这个断面可能是当晚最好的风水宝地。“可惜了,这里的土被压得太实了,混凝土一样硬,不然今晚我就可以有大收获了。”他说自己在这个工地挖了已经近1个半月,他看到的出土完整器已经超过十件,包括越窑碗、龙泉盆、碟和素烧观音。
这个工地上的近百号人都是专业在工地淘挖瓷片的,来自江西、安徽和河南,有条件的会三五人组成一组,获利后也是集体平分;单个掘宝的,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老板,一年能碰到一件品质较好的完整瓷器就足够了。
25日夜、26日晨的几个小时内,记者看到挖出的完整器少之又少,除了一个黑陶罐外就是一个拳头大小的类似“龙首”的龙泉青瓷笔搁。
至于小杨那个挖碎的葵口碗,不停有人围来讨价还价,从最开始的1500元出价,到最后的1.2万元成交,买的和卖的同时走出工地,带走了还留在工地上所有人的羡慕目光。
挖到宝的人走了,没有挖到的却因为被挖走的宝贝而更加兴奋。几乎每一个人都相信,说不定哪一锄下去就会露出某件完整器的一角:胎质紧密、造型规整、釉色肥厚油润……
考古部门将专人驻点
若发现精品会要求施工方停工
神秘施工工地挖出大量瓷片等出土器物,引得周边市民关注,也引起了杭州市文保部门的重视。
昨天下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王征宇主任和其他考古专家一同赶到文物出土地调查,现场鉴定了部分出土文物,并与施工方一起商讨了下一步的保护方案。
王主任介绍,经过考古所专家的现场查看与分析,初步判断该建筑工地在南宋时应该处在古临安城外围,不属于民众聚居地,但是宋以后这个地方肯定是有人居住的。在泥土中发现的碎瓷片等器物,主要是各个朝代遗留下的地层堆积物,时代跨度比较大,从宋到民国都有。出土的瓷片以浙江本地产的龙泉窑青瓷为主,也有部分景德镇产的青花瓷。“现场局部探挖得到的瓷片均为民窑,是民众日常所用的碗、盆、壶、罐等的残片,没有发现完整器。”王主任认为该探访发现完整瓷器的可能性比较小。(钱江晚报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