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电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简称农发基金)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总部设在罗马。 其宗旨是筹集资金,以优惠条件提供给发展中成员国,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营养水平,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农发基金总裁内旺泽,在其即将前往中国访问并出席第五届南南合作研讨班前夕,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独家书面专访。
记者:请总裁谈谈当前全球减贫和粮食安全的总形势,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方面,农发基金发挥着什么作用?与其他相关机构有哪些合作?
内旺泽: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营养不良人口从1990-1992年的10亿人下降到2010-2012年8.68亿人。总体上看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取得了较显著的效益,但这些成效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其他国家营养不良和贫困人口的增加所部分抵消。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加大对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
农发基金的使命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战胜贫穷和饥饿。多年来,农发基金在发展中国家,一直扶持小农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走向市场。我们已经看到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变化。例如,农发基金在四川省东北部地区的项目,1997年项目开始时,当地的贫困率约为90%,2002年项目完成后,贫困率几乎为零。
我们为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如果我们扩大合作,可以做得更好。近年来,农发基金与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密切合作,力求创建一个无论男女还是儿童都能得到合理膳食和营养的世界。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在减贫和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中国政府有什么政策建议?
内旺泽:中国政府在减贫工作中的贡献值得赞扬。中国政府近年来始终把农村发展放在首位,这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世界减贫史上创下了奇迹。在减贫工作上的极大努力使中国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
尽管取得明显成就,中国在减贫方面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农发基金将继续与中国政府通力合作,继续消除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并改善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条件。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粮食自给,并且连续9年增产。农发基金在中国的项目将继续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增加小农户的收入,这既是减贫的手段,同时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记者:您如何评价农发基金和中国的双边合作?在进一步加强双方项目、知识、人事等方面的有何建议?
内旺泽:农发基金与中国的合作卓有成效。1981年,农发基金作为第一批国际捐助者之一,对中国农村发展投资。至今,先后为26个农村发展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总额达7.31亿美元,约400万家庭受益。农发基金投资的项目大部分位于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农发基金在中国的项目与国家减贫战略相结合。因此,农发基金的比较优势是能服务于政府对中西部边远落后地区加大投入的目标。
中国已向农发基金累计捐款1.06亿美元。农发基金欢迎中国的年轻人才到这里实践,将所学到的技能服务于中国和国际社会。农发基金希望,中国将继续成为一个出色的合作伙伴。
记者:您如何评价南南合作在全球减贫和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在进一步促进南南合作中,农发基金和中国各应发挥什么作用?
内旺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内,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相当大的农业援助。此外,它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能力起到了有效作用。
南南合作可以使各国政策制定者相聚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特别是他们可以制定有利于发展援助的投资方针,使那些生活在低于1.25美元/天的人群的生活得以改善。我们也认识到,南南合作通过相互了解,增加贸易往来和农业投资以实现脱贫致富。 2009年以来,中国财政部和农发基金已组织了四届南南合作研讨班。今年我已再次应邀到中国出席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南南合作研讨班,主题是"促进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益贫农业投资”。
记者:农发基金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
内旺泽: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艰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比30年前更复杂。食品价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且不稳定。世界人口可能会达到90亿。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长期干旱,水灾频发,这些都是不能低估的力量。目前世界上仍有约12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约8.7亿人营养不良,约2亿人患有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其中大约70%生活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生活来源依赖农业。更为复杂的是许多国家武装冲突使形势更加恶化。
应对这一挑战,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小农户是农发基金的任务。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在2012至2015年期间,救助贫困人口9千万,其中8千万人脱贫。我们决不能忘记,农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机会,农业使人们特别是农村妇女在经济和社会上独立。农业是发展的关键,发展是未来的关键。(人民网 new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