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董事长孙丕恕:政府数据开放有望明年破题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帮忙“搭台”促成合作,总理也帮着做推销,近年,浪潮集团在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中收获颇丰。
刚刚完成与美国思科公司合资的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 E O孙丕恕,昨天在乌镇接受南都专访,详解此次合资的台前幕后。
南都记者了解到,基于长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云服务所积累的资源,浪潮正转向大数据产业,探路数据收集、开发和应用。孙丕恕告诉南都记者,政府手里掌握着80%以上的数据,但至今开放程度不尽理想,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局面有望在2017年得到破题。
“浪潮去美国也要经历审查”
南都:浪潮与思科的合资,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期间签下的协议,为什么时隔一年才迈出实质性步伐?
孙丕恕:去年4月20日在美国签约是“订婚”,后期还要经历反垄断审查等程序,才能“登记”、“洞房”。整体来说,两个大公司能够完成这么一项大交易,时间还是比较紧凑的。
我们的这项合作,是“it”与“ct”的融合。现在云计算是基础设施,就是浪潮一直在做的,但我们还需要服务、技术、网络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合资公司就是要运用思科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发,把相关产品推向“一带一路”国家。我觉得,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如何合作,这将是一个样板。
南都:在刚刚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中要求确保“关键信息技术设施”安全运行,浪潮跟很多政府都有合作,合资后怎样在安全方面确保自主可控?
孙丕恕:在合资中,首先是我们占51%股份,对企业管理等方面占据主导权;同时我们强调是购买思科的技术,掌握技术后再研发产品,这个安全性能就比直接购买国外的要安全得多。
南都:为什么这么强调“关键信息技术设施”的安全?
孙丕恕:“关键信息技术设施”指的是金融、电信、能源、交通这些领域。以前大家用分散的存储器,现在一个城市,就用1-2个云中心,云也成了一个基础设施,它的安全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信息化,特别要强调系统不能坏、数据不能丢。
南都:有观点认为,《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技术设施”的一些规定是设置贸易壁垒,你怎么看?
孙丕恕:每个国家都对自己的基础设施提出严格要求。我们去国外投资发展,也要面临各类技术标准、安全认证,通过了 才 能进去。浪潮去美国,也要经历美国的审查制度。会不会形成“壁垒”,关键是安全审查的条件要透明化、公开化。
“政府数据公开慢,因为缺乏标准”
南都:你上月在演讲中谈到,浪潮未来是一个大数据公司,这是宣告转型吗?
孙丕恕:是的。我们通过提供云服务,积累了42pb的数据。我们会围绕数据的处理、存储、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对企业行业开放,推动创业创新。
南都:怎样让数据更好地共享和流通,目前是大数据行业的“痛点”。
孙丕恕:这就涉及到几个问题:一个是数据流通的标准,一个是数据的价值定价,这是全球都在探索的事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路径。
与国外相比,中国产生的数据量更大。比如政府掌握很多的数据,这两年,政府也在推动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连李克强总理都表态说“开放是常态、不开放是例外”。
同时行业内的大数据整合,将为创客提供更多的创业创新空间。这就要求数据有一个汇聚的平台,我们将去做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建立数据交易所。
南都:请举一个大数据应用的例子。
孙丕恕:比如在沈阳,遇到开拉面馆的一个哥们,他已经开了5家拉面馆了。准备开第六家时,他提出来:能不能用大数据给算算,在哪里开比较合适?这就是大数据的实际应用,让我们真正“心中有数”。
南都:你至少在1年多前,就在呼吁推动开放政府数据,觉得进度怎么样?
孙丕恕:不是特别理想。但政府数据公开慢,不是政府不想干,还是缺乏一个标准。大家知道,数据一旦开放,就可能涉及到公开后的责任问题,如果一些个人隐私被泄漏,政府部门就可能会面临被追责,怎么办?所以推动公开,需要明确哪些数据要公开、怎么公开。在这里,企业是有责任去通过探索和实践,帮助政府逐步形成这个标准。
南都:所以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孙丕恕:这两年政府通过搭建政务云、探索智慧城市,已将数据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基本解决了内部共享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推动数据整合和开放共享方面,还建立政府大数据中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到2017- 2018年,这个问题应该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政府数据公开慢,不是政府不想干,还是缺乏一个标准。大家知道,数据一旦开放,就可能涉及到公开后的责任问题,如果一些个人隐私被泄漏,政府部门就可能会面临被追责,怎么办?所以推动公开,需要明确哪些数据要公开、怎么公开。在这里,企业是有责任去通过探索和实践,帮助政府逐步形成这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