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各类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该领域在监管上却一直处在滞后甚至“空白”状态,令行业发展陷入“野蛮生长”,跨境电商领域的消费投诉也时有发生。
近日,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全国跨境电商质量风险监测领域首个国家级监测中心,它将与电商企业联动共治,共同探索建立跨境电商全链条风险管控模式,从而为消费者打造“放心购”的跨境电商环境。
跨境电商面临“生长痛”
过去几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连续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远超一般对外贸易的增速,预计2016年全年跨境电商贸易额将达6.5万亿人民币,成为外贸增长强有力的新引擎。
据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监管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邮包1911.5万件,成交金额3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2%和170.6%,日均邮包达到7.1万个;监管出口邮包604.1万件,货值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倍。
跨境电商市场的爆炸式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据业内不完全统计,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但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形态,跨境电商领域的监管上仍存在模糊地带。
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电商处处长王一晨表示,每年有大量跨境商品通过不正规渠道流入国内销售,一些违规进口、携带有疫病疫情风险的动植物产品,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部分假冒伪劣产品也不断引发消费者的质量投诉,飞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正面临着难以避免的“生长痛”。
质量风险监测让消费者“放心购”
为保障电商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检验监管部门不断探索适合跨境电商这一新型贸易形态的质量监管方式。2015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该中心于26日正式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据介绍,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遵循“主动监测、多方参与、专业评估、科学循证、快速反应”的原则,主要职能定位于承担电商产业相关数据及风险信息的监测、采集、分析、评估、预警与发布,并参与构建电商企业信用体系,依托大数据分析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国家监测中心以建成跨境电商风险监测大数据中心为目标,在正式运作后,将逐步搭建完善跨境电商商品的风险监测、溯源、服务展示、技贸措施四大平台,建立跨境电商商品的风险采集、评估、预警处置、质量追溯、智库协作、检测支撑、宏观决策支持和信用评价等八项机制。
中心负责人表示,该机构将利用技术和信息优势,依托专家团队力量,通过多种渠道采集各类法规、标准及风险数据信息,分析、评估并上报跨境电商的生物安全、质量安全、假冒伪劣及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严密监控违法违规商品的流入和传出,为监管部门制定管理措施和执行监管提供依据;通过溯源采信机制,全程监控商品来源及流向,掌握商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实时远程召回;通过监测进出口贸易热点产品,分析消费规律,评估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各种风险,为国内相关产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提供参考信息;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倒逼电商企业自律经营,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中心建成后将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实现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介入,降低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维护消费者权益,从而打造安全可信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王一晨表示,“这就好比给跨境电商行业注入一剂‘补钙剂’,让行业发展告别‘生长痛’”。
探索质量共治为跨境电商“强身”
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电商企业的自律。在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电商销售狂欢“双十一”到来之际,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率先与阿里巴巴集团跨境零售进口平台天猫国际达成质量共治合作意向,双方将在制度创新、数据共享、监督抽检、预检溯源、信息定期互通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健全跨境电商全链的产品管理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跨境电商产品质量示范效应,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表示,在达成质量共治合作意向后,国家监测中心和天猫国际将在“双十一”前首先试点启动“入仓检”流程,将跨境商品质量抽检由上线后提前到上线前,及时防范风险,确保上线商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跨界电商平台有义务为消费者保障商品和服务品质,与国家级质量安全风险检测中心合作,进行基于大数据的质量‘共治’,也助力我们平台自身的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刘鹏说。
据悉,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今后还将继续探索有效的质量把关和风险防控模式,与更多电商平台建立各具特色的质量共治方案,实现提前监测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平台购物环境,提升消费者信心,进一步为跨境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记者 吕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