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11月15日电 (柴燕菲 方堃)穿过乌镇西栅景区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一个民宿群,便见成片簇新的青瓦飞檐迎面而立,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已然揭开面纱。11月16日至18日,这个“藏”进江南民居的庞然大物将承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闭幕式,届时国内外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都将在此云集。
很远处,记者就被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外观吸引,其外立面由260万片江南小青瓦和5.1万根钢索构建而成。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该会展中心是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一大看点,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院教授王澍亲自操刀设计。
据了解,整个会展中心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展览中心三个功能区呈U字状排布,主会议厅可容纳3000人同时与会。
记者看到,会展中心以水为媒,三座主要建筑沿南、东、北三个方向围绕中心水池而建,池边柱廊林立,廊内漫步通行。整体建筑融入大量粉墙黛瓦、临水连廊等经典江南水乡特色元素,与周边水乡环境融为一体。
“乌镇邂逅互联网,是个很有意思的事。”王澍告诉记者,最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古镇,借着互联网走向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造这座代表性的建筑,同样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找到联通世界的“入口”。
走进会展中心,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外观,会展中心内部也不同与一般大会会场广阔宏大的空间,整个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密集设计了很多小空间、小场所,像极了乌镇的小亭子、小围廊,每处能容纳几个人到几十人。
“整个建筑体量相当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王澍表示,虽然体量相当于人民大会堂,但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传统上在大会堂开会不是一回事,建筑要体现互联网的特点和精神。“会展中心不该是单一的空间,而应该是像互联网那样呈高度分散的结构,但里面有很多自发的、小巧的、自由状的东西。”
因此,王澍在设计中引入了“小活动场所系统”的概念。这种巧妙设计,让眼前这座建筑面积达8.1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看起来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民居的集群,而非凭空安置于此的“外来客”。
“互联网不是集中开会的世界观,是碎片化的、网络的、开放的。”在王澍看来,开互联网大会的同时,有很多非正式的小会也在召开,这些小空间的设计,就是让与会者可以随时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夜幕降临,恬静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接下来几日,这里将承办大会开幕式、闭幕式、分论坛以及全球互联网创新成果和科技发布活动,展览中心8个展馆将承办“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