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未来——互联世界的“经济新空间”观察

新华社杭州11月14日电 题:创新与未来——互联世界的“经济新空间”观察

新华社记者吕昂、张璇

互联网+零售业,网络零售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快速崛起;互联网+农业,老树也发出“新芽”……从技术创新到理念变革,奔驰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互联网+中国”,正不断重构着生产与消费的时代意义,开拓出指向未来的“经济新空间”。

就在刚刚落幕的“双11”,阿里、京东、苏宁等旗下的电商平台不断刷新往年的交易记录,也是我国电商蓬勃发展、引领消费升级的缩影。

当网购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互联网+”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活力源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已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7%。

“电商数据不断创新,尤其像历年‘双11’的持续火爆,说明中国亿万消费者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与消费能力,而且中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仍保有信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认为,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伴随“互联网+”消费空间爆炸式发展的,还有众多消费场景带动消费类金融的持续扩张,促使原本“高大上”的金融空间不断贴近普通消费者。蚂蚁金服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双11”全天支付宝实现支付总笔数10.5亿笔,其中支持“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信贷产品“花呗”支付占比达20%,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之一。

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也带动整体金融环境越来越“接地气”。

“近年来各类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表明互联网金融已进入新阶段,不再局限于余额宝类理财产品,而是深入服务信用消费需求。”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分院院长金雪军表示,这种变化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普惠金融的一场实践,倒逼金融机构开放创新,与消费需求深度融合,从而构建出更完善、健康的金融空间。

在网络连接的消费者的另一端,制造业生产者们也因为“互联网+”深度变革、探索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空间”。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提出,促进跨界融合方面,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多领域协同,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通过融合协同构建零售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互联网+”正在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的突破路径。

8年前,浙江悦味家居有限公司还只是众多为国外厨具厂商代工的中小企业之一,“代工意味着只能被挑选,没有主动权,产品质量只能跟着成本走,做不出好产品。”公司总经理胡勇薪意识到“低价竞争就是末路”,要组建团队自主设计产品。通过互联网,企业大量接收用户反馈,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也在电商环境中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实现了从OEM到拥有自主定价权的ODM的转变。

重要的是,在这场科技变革引领的“互联网+”浪潮中,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缺席”,电商等新经济已成为带动低收入地区脱贫、挖掘中国农村经济新空间的重要引擎。“互联网具有的融合性、包容性,能够把农村与城市的发展融合起来,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良好的新格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显示,中国淘宝村数量达到1311个,创造了超过84万个就业岗位。在全国国家级贫困县中,淘宝村数量由去年的10个增至今年的18个,大批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在山东省级贫困县菏泽市曹县,近年来兴起演出服饰网销产业,目前曹县网商已开通网店2万余个,电商销售额近25亿元,直接带动当地4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记者了解到,像甘肃省岷县的中药材、江西省寻乌县的脐橙,均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网销产业,让贫困地区“养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成为农民创收的亮点。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表示,数字技术改变了生活,也将一部分弱势群体纳入到数字体系,中国的淘宝村给广大欠发达地区消贫减贫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