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采PMI为49.4,较上月下滑0.3。非制造业PMI为53.5,较上月下滑0.9。财新PMI为48.4,较上月上升0.2。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季节性因素是中采PMI下滑的主要原因。2010-2016年,仅有2012年1月较上个月上升0.2,其余六年的1月均为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0.4,本次下滑幅度小于均值。非制造业PMI同样如此,2010-2016年,仅2013年1月回升0.1,其余六年的1月均为下滑,平均下滑幅度为0.7,本次下滑幅度与均值相当。
对比中采PMI和财新PMI,可以发现近期财新PMI更为有效。11月中采PMI下滑0.2,财新PMI上升0.3,工业增加值上升0.6%;12月中采PMI上升0.1,财新PMI下降0.4,工业增加值下降0.3%。但是,产出指数是影响11月和12月财新PMI的主要原因,而1月财新PMI回升主要由于新订单回升,产出仍在下滑,所以1月能否出现工业增加值回升有很大的疑问。
企业去库存加速,补库存一触即发。目前企业产成品库存已经下滑至44.6,为2010年以来最低值。一旦企业对未来需求和价格预期改善,则补库存空间巨大。
PMI购进价格指数由42.4大幅回升至45.1,预示1月PPI大幅度改善,预测1月PPI回升至-5%以内。PPI回升将打破工业通缩循环,在企业超低库存时,补库存即将到来。
PMI从业人员回升0.4至47.8,而这一分项2010-2015年1月的季节性为下滑1.3,表明尽管整体就业偏弱,但就业环比出现改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