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处置面临挑战 不良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

【银行不良处置面临挑战 不良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伴随着中行首单不良资产证券进入评级阶段,计划发行规模在80亿元左右,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加速处理不良的手段,有望在搁浅8年后重启。受访的多家银行表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感兴趣,“这是处理不良资产很好的方式。”

伴随着中行首单不良资产证券进入评级阶段,计划发行规模在80亿元左右,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加速处理不良的手段,有望在搁浅8年后重启。受访的多家银行表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感兴趣,“这是处理不良资产很好的方式。”

业内专家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渐近,由于其基础资产是已经逾期的贷款,资产池现金流主要来源于回收款。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相比,风险要素更多,定价技术要求更高,相关法律法规尚需完善。

目前银行大部分不良资产是通过核销和转让处置的。“由于呆账核销和资产转让要增提准备金、冲销拨备,对利润、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会产生负面影响。”一名股份银行投行部负责人指出,资产转让折扣越来越低,有抵押的资产折扣率目前一般在60%—80%,弱担保资产外部普遍不愿接受,即使接受,折扣率也多在10%—30%。

传统的不良处置手段包括法律诉讼、重组、抵债、呆账核销、资产转让、委外清收等。

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如需要企业配合,需要有较强变现能力的抵债资产,处置操作执行力要求高等。”上述人士指出,传统清收处置手段不仅难度越来越大,难以实现不良资产的高效化批量化处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较为可行的不良资产创新处置方式有四种:结构化资产转让、资管计划对接、通过资本市场联动化解不良资产及不良资产证券化。

对于结构化资产转让,问题主要在于银行需要将押品价值较高、有后续开发潜质的问题资产与难以短期内清收的弱担保不良资产搭配打包转让,好资产的损失较大,实际上是通过以丰补歉、银行很难获得超额折价收益。

而资管计划对接方式,问题主要是银行不承担回购责任,风险由社会投资者承担。但如到期收回金额达不到预期回收率,就会造成理财产品不能如期兑付,引起声誉风险。如果银行仍然承担兑付责任,则会导致实际风险并未转移。

对于通过资本市场联动化解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问题则比较复杂,既面临目标客户选择难的问题,也面临资产整合包装失败、资本市场未能得到应有回报的风险,另外该方式操作时间较长,不确定性也较大。

热词搜索: 重启 证券化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