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就昨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并答记者问。

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就昨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解读,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陈锡文主任介绍了本次一号文件的三个主要起草背景:

首先是要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多年以来,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引下,农业农村发展一直保持较好势头,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2429亿斤,比上年增加288亿斤。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世界上也罕见。

同时,农民的人均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前年相比,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比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6.8%高0.7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第六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正因为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缩小。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是1:3.33,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差不多等于3.33个农民的收入,去年这个差距已缩小到1:2.73,每年都有所缩小。如果能保持这个态势,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整个形势好的方面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两个最主要的指标,但也必须看到,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也存在很多新问题,有些问题对下一步的发展会构成较大的制约和瓶颈,所以今年要抓住当前农业农村中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着力把突出问题解决好。

当前农业农村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粮食供求在品种结构上出现了一种失衡局面,导致国内市场价格有所波动,且出现了产量、进口和库存三量齐增的复杂局面。这里有很多复杂因素,最主要的是国内粮食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存在不适应的方面,比如,有的品种市场需求增长很快,例如大豆,但是国内生产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满足不了对大豆的需求,所以就出现了大豆大幅度进口。

另一方面,农民增收缺乏新的亮点和支柱。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增幅都高于城镇居民,但现在也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部分农产品国内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的趋势,而仅依靠增产、较好的价格来获得增收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另外,这几年农民来自外出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工资性的收入大概要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3%,已超过来自家庭经营收入的39.4%,这是第一次出现工资性收入的绝对额超过家庭经营收入。

是不是今后就主要可以依靠工资性收入来增加农民收入呢?我们一方面要努力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持这个势头。但另一方面,在整个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非农业能给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来说也不像以前增长得那么快,在一定程度上,去年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慢的一次,只有0.4%,也就是说,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只增长六十几万人,和世纪之交时每年增长一千多万的态势相比,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农民增收这两个主要动因都在减弱的背景下,下一步怎么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我们必须破解的第二大难题。

第三,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程度看,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也存在着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某些产品也同样面临需要压产能、去库存的重要任务。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