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两年多的率先改革实践中,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官员也形成了对这个国家战略更深的思考。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强调“试验”。在制度创新之外,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创新也需要加强。
2016年1月份,全国进入地方两会季,自贸试验区的申报再度成为热词。
1月24日,山东省长郭树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山东将积极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同一天,“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也首次写入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媒体援引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的话说,早在2014年2月28日,重庆就正式向国务院申报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处于等待批复阶段。
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一朵金花闪耀,到2014年底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获批,四朵金花共同发展,接下来则可能更多自贸试验区出现,繁花似锦。
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两年多的率先改革实践中,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官员也形成了对这个国家战略更深的思考。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强调“试验”。在制度创新之外,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创新也需要加强。
第一财经日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实践2年多,你认为有哪些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地方?
简大年:第一,是自贸试验区要强调“试验”。只有把自贸试验区看成是试验区,才会在它的开放和改革上允许试错。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球经济治理的试验平台。我们不能把自贸区仅仅当成一种示范,而是要在自贸区的推进过程中建立容错机制。
第二,自贸试验区的试验内容和方向,不能仅仅对标BIT和TPP。自贸试验区同时也要适合整个国家的战略,以及变化的全球的经济形势,成为一个开放性、经济性、体制性的试验平台。
第三,不能把全方位的政府职能转变内容,都认为是自贸试验区的任务。自贸试验区的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的链条的打造,都是在经济范畴内的,这是自贸试验区的任务。
如果把经济范畴的政府职能转变,或者自贸试验区在对外开放中产生的过程监管,和政府全方位的职能转变混为一谈,会使得自贸试验区的实践和试验的目标不太集中,针对性不太强。
也就是说,容易将自贸试验区和其它重要的改革混在一起,反而把自贸试验区的实践和特点淡化了,或者说和原来所确定的自贸试验区不太吻合。自贸试验区应该是更加集中在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的范畴里,来探讨我们对外开放格局的打造,探讨政府的过程监管。
第四,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强调系统性的建设,需要在经济范畴中面对投资和贸易自由,做一个完整、系统的政府管理的设计,而不是一个个“碎片化”、“零星化”亮点。没有整体设计和系统设计,就不能真正实现我们在市场中对企业的“放、管、服”的全过程。
第五,应该充分认识到监管的协同性。真正的协同性其实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比如,信息平台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各个部门对于信息平台的互认,各个部门对于信息的提供,以及信息平台本身和市场监管之间的应用,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今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怎么实行过程监管,这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六,应该将国际化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一个地方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国际化还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其实是一个系统设计、顶层设计。比如新加坡,货物通关几秒钟,这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有信用体系的设计,信息平台的设计,整个过程监管的设计,甚至有适合这个地方的主客观情况的社会力量的参与。
总的来讲,还是要进一步的国际化,需要真正的国际化的顶层设计。
日报:各地对自贸试验区热情都很高,但是又存在另外一种声音,说自贸试验区叫好不叫座,企业和市场的感受没有特别强烈。
简大年:所以我觉得,除了制度创新之外,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创新也很重要。因为功能创新是一种更加直接的生产力的创新,平台的打造,功能机构的引进,新的商业模式的缔造,它是一个直接生产力的表现,也是制度红利的表现。
我们所认识的制度创新和简政放权,不应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一定要贴近企业和市场,这样才能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
因此,制度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功能创新,而且制度创新、功能创新一定要来源于企业,来源于市场,应该满足企业的需求,改善企业的营销环境,使企业的生产力得到提高,有了降低成本,效率提高的结果,制度创新才能得到企业的响应,才能得到成功的评价。
还有,我们要打造面向国内和国际的平台,真正能让企业进去运作,这个也非常重要。
我们的金融改革一定要落地,一定要落实,我们的自由贸易账户、资金池、对外投资,一定要让企业在利用当中获得实效。
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要认识什么是自贸试验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