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能手机进入“微利”时代,要想真正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国产手机厂商就必须脚踏实地将核心专利技术摆在第一位。且与华为不同的是,国内一些企业认为向海外公司缴纳专利费会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国内厂商想要以类似华为的交叉授权获得专利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实际上并不容易。
2015年1月14日,华为宣布与爱立信续签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皆许可对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自身持有的标准专利技术。作为续签协议的一部分,华为自2016年起将基于实际销售向爱立信支付许可费。
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形成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规范创新模式,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中也获得了良性竞争的席位。但国内厂商想要通过类似华为的交叉许可方式获得专利使用权,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席之地,依然存在不少的难点,立足销售量的同时,国产手机仍需深耕专利研发技术。
华为与爱立信全球专利交叉授权
1月14日,两大电信网络竞争对手华为与爱立信续签了全球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华为自2016年起将基于实际销售按比例向爱立信支付许可费。根据协议,双方公司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访问并使用对方的基本专利和技术标准。协议覆盖了两家公司的GSM(2G)、UMTS(3G)及LTE(4G)蜂窝标准在内的无线通信标准相关基本专利。
此前,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市场工作大会上提到,“在知识产权的核保护伞下,要加快170个国家的终端业务的布阵点兵”。而对于此次与爱立信的续签,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表示:“新协议反映了两家公司的共同观点,即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权利应得到保护。对知识产权实施合理补偿对推动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爱立信的首席知识产权官Kasim Alfalahi也发声:“该协议的达成体现了我们致力于推动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承诺。”
在三星、苹果等巨头都在购买专利的情况下,华为能够以自身的专利技术与在通信领域拥有140 年历史的爱立信达成知识产权交叉授权,是国产手机另辟蹊径进军海外市场的典范。
国产手机出海专利壁垒高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拼外观、拼工艺、拼配置、拼价格已愈发举步维艰,当产品同质化成为不可避免的态势时,厂商急需一个新的营销点,而专利则是一把利器,开拓海外途径也成国产手机必由之路。但据《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尽管目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专利实力有所增强,但产业整体竞争力依然薄弱。
国产手机专利出海门槛高。努比亚总裁里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关于专利技术,国内厂商打个招呼,学习、借鉴都没有问题,但是国际厂商打了招呼也不行。相比欧美市场的专利壁垒,印度的专利门槛相对较低,但此前vivo等国产手机也在印度遭遇到专利钳制。海外企业保护本土市场势必打压入境手机品牌,而高额的专利费也是许多国产手机厂商望而却步的原因。据了解,每部销往海外的国产手机都可能面临超过10%的高额专利缴纳费。此外,对出口目标国家的专利布局、专利侵权风险的排查不当也是国产手机出海碰壁的原因。小米与华为就曾因同一专利遭到海外“专利流氓”BlueSpike的起诉。拥有众多专利的TCL也被日本专利管理公司IP Bridge起诉。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日益复杂和频繁的专利诉讼,提高硬性的技术实力才是国产手机获得持续竞争力、突出重围的最优策略。此番华为与爱立信交叉授权专利,源于华为主张通过依靠自身的专利储备进行专利互换,或缴费以合法的方式换取技术使用权。与一些厂商专利用于排斥其他企业竞争市场不同,电信行业通过专利授权来实现对研发投资的保护,是产品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有专利才有话语权
国产智能手机进入“微利”时代,要想真正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国产手机厂商就必须脚踏实地将核心专利技术摆在第一位。且与华为不同的是,国内一些企业认为向海外公司缴纳专利费会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国内厂商想要以类似华为的交叉授权获得专利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实际上并不容易。
一方面,华为的专利丰富,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是2014年通讯领域获得专利数最多的公司。在与爱立信等进行谈判时,华为能够站在相对公平的地位,而大多数厂商专利积累不足,弱势地位明显。另一方面,华为出货量大,形成一定的谈判优势。华为目前7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产品行销全球170多个国家。若没有对知识产权原则的恪守和对专利的敬重,华为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无法在全球赢得尊重。
因此,对于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而言,不能仅依靠“低价战略”来开拓海外市场,强化专利研发,才是提高销售量最为主要的途径。此外,当国内厂商尊重专利价值且拥有专利积累后,与国际巨头合作,才能获得话语权,乃至拥有提高中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机会。再如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王雷所述,“购买必要的专利许可是融入技术发展主流的基本门槛,是产品走向世界的必要门径”。专利积累是中国企业海外突围的必备“技能”,却仍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