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泽富
近日,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相续召开,会议提出,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月12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泽富,就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绿色宜居随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刘泽富说,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动中心,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工作是一个为民利民便民的系统工程。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随州的城市发展指明方向,绘就蓝图。
“十二五”期间,随州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道路、高楼、公园绿地等实现了翻番,相当于再造了一座新城。2015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受到国家住建部表彰,美丽乡村建设全省领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等多项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市住建委负责实施城市重点项目41项,占全市项目总数(55项)的74.5%。现已完成规定形象进度的21项,占规定任务数的110.5%。
但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堪重负的交通、挥之难去的雾霾、垃圾围城的困扰等“城市病”突出,刘泽富表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绿色革命,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运行质效,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对随州而言,要坚持地上一张图、地下一张网,坚持老城新城一起建,坚持里子面子一起整,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魅力城市,构建“一主两翼”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实现随州由中等城市向功能完善的大城市的华丽转身。
刘泽富说,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优城市功能。紧紧围绕“双百城市”梦想,按大城市发展,搞好规划;按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按旅游目的地城市,做好布局。坚定不移地改造老城区,建设城南新区,开发城东新区,着力完善中心城区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服务功能。全方位做优基础设施、做优服务功能、做优产业支撑、做优生态环境,使城市外表靓丽,经得起看;内在功能完善,经得起评;运行质效优良,经得起说。努力实现新老城区互联互通互融,为经济持续发展、市民安居乐业提供承载平台。
要做特城市品质。新一轮“五城同创”为提高城市品质指明了方向,要挖掘随州历史文脉,传承城市文化基因,以城市品质主导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坚持“一主两翼”规划,提高城市空间设计水平,加强对建筑形态、风格、色调的总体布局和精细设计。保护古城风貌,创造新的城市建设文化特色,留下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足迹,使随州古城再添神韵,让市民在感受居住便捷、出行安全和生活舒适的同时,增强随州城市的文化自信,使随州成为创业者向往、随州人自豪、外来人羡慕的宜居城市。
要做精城市工程。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让每一座建筑都能成为留在随州大地上的精品建筑,经得起时间检验、历史检验,惠及子孙后代。做美城市生态。讲质量、讲品牌、讲技术、讲创新,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用美学理念规划项目、创意设计,使每一个城市重点项目既是今天市民生产生活的功能建筑,又是城市的文化传承,努力实现今天的建筑就是明天的文物,不断丰富、完善和拓展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市的内涵,突出地域性、彰显文化性、体现时代性。
要做美城市生态。城市的生态竞争力,既是随州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随州的立市之本、优势和潜力所在。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建设绿色革命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一轴一环三片”的生态布局,建设美丽乡村,绘就“百里画廊”。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坚持绿线管理“一刀切”、绿地建设“一网通”、绿点布局“一盘棋”。打造以生态公园为支撑,道路绿化为骨架,街头景观为节点,公共绿地、街头小品、庭院花圃为点缀,环城绿化带为呼应的城市生态体系。加快府河随州流域治理,完成白云湖水源地排污口截流,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快环保产业园、生活垃圾发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发展,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领健康生活方式,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质效,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品质,关系到城市的区域竞争力。
刘泽富提出,突出生态宜居,建设绿色城市。要把“绿色决定生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绿色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从绿色规划、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文化等方面入手,建设漂水河湿地公园、白云山生态公园等绿色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绿色评价、产业发展、资源管理、科技创新、绿色认证等体制机制创新区,努力让绿色城市成为随州新的城市名片。
突出功能修复,建设海绵城市。围绕解决“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问题,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提高城市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海绵弹性。坚持空间均衡和用途管制规划,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城市,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坚持城市河湖湿地、森林绿地等自然水生态从严管理,加强雨水滞留、渗透和收集利用,努力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绵城市。
突出综合利用,建设管廊城市。围绕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通过社会公共产品的持续建设,拉动社会资本的投入,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
住建人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将激情创业、主动作为,勇当尖兵、主打头阵,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指引,努力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刘泽富信心满怀地说。记者 冯家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