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划出新房预售面积下限“红线”

用“供需两旺”来形容2015年的南京楼市并不为过,而一些开发商刻意制造的饥渴营销功不可没。

用“供需两旺”来形容2015年的南京楼市并不为过,而一些开发商刻意制造的饥渴营销功不可没。近日有消息称,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南京市商品房预售将从今年1月1日起执行一次性申领房源至少3万平方米的规定,有房企表示已经接到相关部门的口头通知。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并未收到房管部门的明确回应,而且这一规定在楼市红火的2013年也曾短暂施行过。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祚波

3万平方米“红线”非新规

所谓“3万平方米红线”,实际上是指开发商在申领预售许可证时,领证房源的面积必须在3万平方米以上,按照套均100平方米计算,也就是说每次领证的房源至少在300套以上,此举针对的是不少开发商每次只领取少量房源的预售许可,以期在下次领证时上调房价,推高了买房人的购买成本。

记者注意到,此前南京的楼盘在申领预售证时最小单位通常是“幢”,以河西部分洋房产品为例,一幢楼总共只有四五十套房源,开发商卖完一幢后,趁着市场走高,在申领下一批房源时继续涨价。云锦路上的一家楼盘从去年上半年首次开盘至今,房价从30000元/㎡一路涨至如今的40000多元/㎡,涨幅超过3成。设置3万平方米的最小领证规模,可以“压缩”开发商的操作空间,以维持市场的平稳与健康。

其实,该政策早在2013年楼市红火期时曾实施过,当年3月份有不少开发商接到相关部门的口头通知称,一次性领取预售房源的面积需在3万平方米以上,随着其后市场的转淡,该政策并未延续多久。记者了解到,根据2010年1月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对于“最低规模”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某处小区的最小单位,比如一幢楼,另一种解释则是指房源的面积,大的三五万平方米,小的一两万平方米。至于执行何种标准,业内称主要由相关部门内部掌握。

有开发商表示接获“口头通知”

记者随后咨询了负责预售许可证发放的南京市房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并未接到这方面的通知文件。知情人告诉记者,通常“内控”手段不会专门下发通知,只是在执行上有“松”与“紧”的区别,每当市场过热时,政策会收紧一些,市场趋冷的话,则会稍微放松一点。

不过,江北一家楼盘的营销人士明确告诉记者,他们元旦前后在申领预售证时,主管部门确实要求开发商申领房源的面积必须达到3万平方米,否则不让通过。“我们原本打算领取两幢楼的预售证,大概200多套房子,总面积不到3万平方米,眼下面临调整销售方案的问题”,该人士说。业内人士表示,有的规模不大的楼盘只有三四万平方米,如果严格执行的话,它一次性便要领取所有房源的预售证,可能不太现实,操作起来有难度。不过该人士认为各个板块在执行时或许会有所区别,楼市过热的江北、河西等地会严格执行,而市场库存较大的江宁、板桥等区域可能会宽松一些。

遏制“饥渴营销”关键在监管到位

既然相关部门此时重新强调预售新规的目的是遏制“饥渴营销”,那么该政策是否真的可以起效呢?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最受买房人诟病的是开发商为了刻意制造市场“恐慌”,每次只拿出几十套、甚至一种户型来销售,记者身边曾有购房者抱怨,看中的一家楼盘有80多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两种户型,由于80多平方米的俏销,开发商便捂盘不卖,谎称没有优惠方案,开盘时只销售100平方米的户型,类似这样的现象在去年的南京楼市比比皆是,甚至有楼盘分单元来卖,还有的分楼层卖,助推市场恐慌心态。

楼市专家认为,南京市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的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不过在监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比如在楼盘领证时需明确所有房源的优惠信息,并同时公布在售楼处,让买房人提前知悉,缓解买房人的恐慌情绪。专家指出,一次性领取3万平方米预售证的规定能否见效关键在于监管是否到位,相关部门应主动对买房人反映强烈的楼盘严格核查,在卖方市场环境下做购房者的坚强后盾。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