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 全市民生支出累计达3861亿元

过去五年,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逆势上扬,年均增长17%,2014年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5年规模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过去五年,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逆势上扬,年均增长17%,2014年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5年规模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过去五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3.7%,2015年规模是“十一五”末的1.9倍;全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长15.2%;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到3861亿元, 2015年的规模是“十一五”末的2倍。

过去五年,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深化;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预算体系基本形成,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市县两级财政实现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向社会公开,财政透明度不断提高。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市财政系统从落实财政政策、支持结构调整、持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创新等四个方面着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财政管理与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5年,我们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优先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民生工程项目等支出需要。”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9.6%,民生保障方面投入增长11.1%。

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财政资金共补助金融机构2.82亿元,用于向购买首套住房和普通自住商品房的家庭提供基准及以下利率贷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投入财政补助资金3.28亿元,建立新能源汽车全方位财政支持体系,扩大绿色消费需求;投入9445万元,大力支持购物天堂行动计划、中华老字号餐饮传承等活动,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我市还取消、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57项,同时对小微企业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2项、政府性基金5项,全年共减免11.27亿元。推进“营改增”试点扩面,共计减税66.45亿元。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累计减税3.12亿元,还安排资金5.26亿元,与担保公司配套建立规模8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向63家企业投放贷款4.43亿元。设立规模1亿元的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当年即放款6850万元。

支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市级财政投入52.39亿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如引导173家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实施124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项目。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市级财政投入20.08亿元,推进传统服务业高端化、新兴服务业项目化、服务业转型本土化的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如兑现33家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政策,加快我市资本市场建设;开展城市旅游营销,获批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支持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市级财政投入34.81亿元,着力保障农业投资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发展等支出需要。如支持171个农业重大项目引进,保障28.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市级财政投入25.02亿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如成功申报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亿元。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支持开展“菁蓉汇”等创业行动和办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实施“成都人才计划”,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财政保障力度。

加大重点项目投入持续改善民生

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市级财政投入240.86亿元。着力保障地铁1号线南延线、4号线一期和成渝客专建成通车,推进地铁3号线等7条地铁线路和西成客专、成昆、成蒲等铁路干线加快建设。

在推进市域城镇体系进一步优化方面,市级财政投入139.13亿元,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城市群;其中,投入108.13亿元,加快以“北改”为龙头的中心城区更新改造。

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方面,市级财政投入44.99亿元,主要用于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集体公益林管护等财政补助政策和打造宜人生活环境的重点项目。

此外,市级财政支出61.74亿元,实施就业促进政策,提升社保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调增190.28元;为全市80岁以上老人和4.3万名困难老人发放政府补贴。

市级财政支出63亿元,大力支持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支出52.21亿元,主要用于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等方面;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60元。

深化改革创新财政体制日趋完善

“去年,我们以专项资金管理、支出绩效评价为重点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拨改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重点不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财政各项改革继续深化推进。”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例,去年,市级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扩面增效,评价资金规模达到67.3亿元,增长27.5%。

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上,我市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通过改“拨”为“租”,改“直接投入”为“购买服务”,首批16个“拨改租”试点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366.65亿元。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也得到全面深化,“大力促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转变,全市政府购买服务金额达到78亿元,购买范围覆盖公共卫生、公共文化、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领域。”

展望2016

加大五大方面投入力度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全市财政系统将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继续深化财政资金、财政制度供给改革,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市级支出预算安排将在“两保一转”(保运转、保民生、转财政投入方式)的基础上,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加大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创业创新、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72.1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出。其中,工业项目资金26.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服务业项目资金16.7亿元,主要用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购物天堂、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西部金融中心、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农业项目资金19.9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天府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等方面;科技创新项目资金9.1亿元,主要用于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科技“六大工程”、“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等方面,新增安排了“菁蓉镇”建设补助0.6亿元,成都人才计划专项资金增加到2亿元。

161.5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支出。其中,轨道交通建设资金43.5亿元,主要用于地铁6、8、9、10、18号线开工建设,成都火车站枢纽扩能改造、成昆铁路、西成客专建设,以及IT大道有轨电车建设等项目;安排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建设资金10亿元、“北改”工程资金5亿元,支持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加快建设和继续实施“北改”工程;安排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资金29.5亿元,主要用于环城生态区和城乡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城市垃圾处置、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

235.9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其中,教育支出54.5亿元,主要用于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53.3亿元,主要用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等项目;医疗卫生支出49.8亿元,主要用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支持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试点;住房保障支出16.4亿元,主要用于推进“租售补”并进的住房保障新模式;节能环保支出20.6亿元,主要用于环境综合监测监管和科研能力提升,以及污染治理等项目。

热词搜索: 亿元|五年|累计达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