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申万宏源分析师王胜指出,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距离资管业务真正的本质--“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相距甚远:一方面,理财产品投资渠道受限,产品种类较少,无法真正满足客户的资产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对银行而言,理财产品主要是作为存款的替代品存在,在约定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日前,申万宏源分析师王胜指出,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距离资管业务真正的本质--“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相距甚远:一方面,理财产品投资渠道受限,产品种类较少,无法真正满足客户的资产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对银行而言,理财产品主要是作为存款的替代品存在,在约定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化特征将更加明显,而理财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仍是大势所趋。
净值型产品去预期
王胜指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仍以面向个人中小投资者为主,以短期限产品为主,彰显其替代居民存款的简单功效,这也是“刚性兑付”和期限错配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所在。
从2013年10月起,银行根据监管部门试点要求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即开放式净值型产品。王胜指出,与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相比,净值型产品最大的特征是去预期化。“预期收益型产品在理财产品存量中占绝对优势,其实就是相当于契约型存款,是利率市场化之前的替代品。利率市场化后,预期收益型产品将回归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王胜表示,“从产品端来看,净值型产品是银行资管转型的大趋势,部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已经以净值型产品为重点。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打破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但仍需培养客户的正确理念,短期内难以迅速铺开。”
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认为,在传统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遥遥无期之时,净值型产品的发展极为重要。“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使得投资者能理解其所要承受风险。将风险让渡给投资者后,收益率上限也能明显提升,增强客户黏性,有效地应对”资产荒“带来的压力。”魏骥遥称,因此,今年银行可能加大向净值化产品,或较为基础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型的力度。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的李萍等人则指出,随着高净值人群理财需求的增加、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发展,理财产品层次将不断丰富,净值型、结构化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关产品的发展也有助于银行打破“刚性兑付”。
收益率下行有缓冲
李萍等人预计,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特征将更明显,“受资金面宽松和实体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收益率水平将继续呈现下行趋势。”
华创证券债券首席研究员屈庆指出,从资产决定负债的角度看,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利率能否下行,取决于其持有的高收益资产到期的情况:从债券角度看,2016年到期规模比2015年多约3000亿元,且均是2011年购买的高收益信用债;从信托角度看,2016年到期规模与2015年相当,为2013-2014年购买的高收益信托。“高收益资产到期意味着银行理财的发行利率有下行的空间。”屈庆称。
屈庆同时指出,从债券、信贷两大理财投向来看,2016年两者利率下行空间不大,“信贷方面,银行惜贷的情况可能有所改善,尤其是对政府信用的扩张会有所改善,因此,信贷资产占银行理财的比例可能有所上升。债券方面,未来供给加大后,利率下行空间也较为有限。”
屈庆认为,2016年高收益资产或来自股权市场,并减缓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下行的速度,“股市衍生出的泛固收市场容量巨大,打新、定向增发、股权质押、私募 EB债、分级A、高分红的蓝筹股均能提供较高的回报。”而且,银行在第一季度还有冲规模的冲动,因此,更不可能把理财利率主动下调得太多。
屈庆还指出,保险的高收益资产也不容银行理财市场忽视,“保险通过万能险获得高成本资金,并通过优先劣后的方式引入银行理财资金,最终投向股市,以博取高收益,无形中也抬高了银行资金的收益率;从保险资产看,股权市场占比持续提高,保险公司资产规模持续放大,保险成本高企。”
王胜表示,从资产端来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在仍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的固收资产投向基础上,减少对非标资产依赖,加大对权益类投资是大势所趋,“在”资产荒背景下,面对监管层对非标业务的限制和债券利率的下行,银行理财资金有动力加大权益类配置,以提升投资组合收益,在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的过程中,分享我国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日趋提升带来的红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