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电商,成了刚刚过去的2015年风口上的那只“猪”,毕竟它有一个万亿的市场。不烧钱会死,烧钱却不一定能活。二手车电商在这个魔咒里挣扎着,思考着许给VC的盈利承诺,究竟该如何兑现。
二手车电商,成了刚刚过去的2015年风口上的那只“猪”,毕竟它有一个万亿的市场。不烧钱会死,烧钱却不一定能活。二手车电商在这个魔咒里挣扎着,思考着许给VC的盈利承诺,究竟该如何兑现。
直奔金融
不知何时,二手车电商开始冲着金融这个目的地猛踩油门。
近日,二手车电商平台车猫网上线了金融产品“喵喵速贷”。这意味着,这家在去年9月初斩获12亿元融资后就放言做汽车金融的二手车电商,金融布局终于落地。
眼下,二手车消费者想申请金融服务,主要依托于传统金融机构。然而二手车的非标性和评估的专业性,令传统金融机构无法精准估价,对回收的二手车也很难消化。因此在面对二手车消费者贷款需求时,往往面临着手续复杂、贷款成本过高等诸多不便,传统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而产生的高门槛、高利率、低通过率等弊端便逐渐显现出来。
“喵喵速贷”喊出来的声音是:“贷款申请仅需线上提交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无需提交任何纸质资料;30分钟即可出授信结果……”听起来好像挺吸引人。而按照车猫网的规划,今年更是要在全国拓展30个城市,成交量将突破13万台,“金融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5亿元”。
其实,车猫网只是二手车电商平台里向金融吹响冲锋号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早前,规模最大的优信推出了“付一半”,即消费者可以一次性首付车价50%,在方案期间内无月供,方案结束后,消费者可以选择不付任何尾款归还车辆或者付清尾款,完成车辆购买;平安好车依托背后的平安银行,推出了“二手车易贷”,买者最高可获得成交价8成的车贷授信,首付最低2成,最高可贷500万元,利率比同行低10%-20%;车易拍也开始布局“分期租车”计划;此外,人人车和瓜子二手车也纷纷嫁接银行,铆足了劲儿寻找金融的应用场景。
对于二手车电商平台来说,眼下已来不及思考嫁接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不是通往盈利的正确打开方式。它们已然把汽车金融视为止亏的救命稻草,抓住死死不放。
路长道远
业界都知晓,如果不走金融这条路,二手车平台实现盈利很难。
目前,不论是什么模式的二手车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都非常高昂。对于盈利来说,单薄的2%-4%佣金杯水车薪。于是,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成了二手车平台走出亏损泥淖的出口。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预计到今年年底,二手车交易金额将会超过5000亿元,二手车年交易量超过1000万台。如此庞大的市场,伴随二手车贷款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传统消费贷在二手车领域体现出的种种不足,汽车金融已然成为二手车行业追逐的盈利点。
汽车金融像杠杆一样,让更多车源流向二手车市场。只有前端的口子被撬开,整个二手车市场的蛋糕才会变大。
据盖世汽车资讯统计,美国、日本、西欧和印度市场的汽车金融渗透率分别约为90%、70%、70%和60%。2012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为3920亿元,到了2014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33.6%,但2014年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却仅有令人尴尬的20%左右。
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虽有很大差距,但整个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汽车金融需求非常强劲。而此趋势也同样适用于正处于潜能巨大的二手车市场。
“这么一想好像整个市场、整个未来都是你的。但是,要想吃这块肥肉,手里没有大把的钱是不行的,同时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内一二手车电商平台相关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绝大多数平台上的汽车金融产品都不完美,要么是买者申请贷款的门槛高,要么是申请贷款的通过率低,要么是买者的贷款利息高。”
模式之争
一般说来,模式可以是2B的,可以是2C的,甚至可以是2VC的——专门骗投资人的钱。但这是个特殊的领域——需要囊括其他所有行业才能归集出来的B2C、B2B、C2B、C2C,在二手车电商这一个领域里就全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从二手车电商诞生的那一天起,关于模式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对于二手车电商平台来说,如何走向盈利是场考试,却同时也是一个自命题作文。大家都奔着自己早早定下的题目,搜罗能支撑的论据,自圆其说。
一辆二手车从卖车人手里到买车人手里,需要经历生产(C2B)、流通(B2B)和消费(B2C)三个阶段。在这个冗长的链条中,卖车人和买车人两个终端环节的需求是严重对立的。
让人又爱又恨的二手车,只要不出手就在不断贬值,还要占用保险费用、停车费用和保养费用,车主对快速脱手的需求往往还要大于价格。所以,在二手车产业链上,B端有天然的寻租空间。如若单纯地去做C2C,即使有着海量的车源信息以及买家资源,却仍然只是一个低效的平台。但是,在这个行业又有着“得车源者得天下”的传说。
作出选择,就意味着有所舍弃。而各个平台却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整个市场仍然处于割据混战的局面,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谈终极模式为时尚早。”上述人士说,“都喊着会盈利,但却都在亏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