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城 区域中心梦

——神韵随州的城市篇章

这有一组数据: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能力提升到80万,已是中等城市规模。

这有一组荣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数据与荣誉,揭示着随州城市的巨大变化。

五年间,神韵随州战略指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路更宽,楼更高,景更美,环境更宜居。随州小城大美,已是一位仪态万方的美少女。

五“城”托起中心梦

随州城从“琵琶城”起步,逐渐扩大增容。“东进,西优,南拓,北调”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基调,一座座“新城”在“老城”的基础上崛起。

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神韵随州”,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做优老城,扮靓新城。优化升级老城区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活力新城、生态城南、明珠新城、文化城西四大新城,“4+1”的新老城区让随州“神”、“韵”兼备。

随州火车站东移,迎宾大道打通,文化公园注入,让城东新区迸发无限活力,成为地产、商业、工业的火热聚集地。城南作为城市生态魅力所在,其打破“半边山水半边城”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一座“城在山中”的生态新城,文化产业基地、行政会展基地、生态休闲基地将在此聚集。

城北借助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建设明珠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注重服务、生活片区的建设,成为随州的一个城市副中心。

而城西作为文物保护区,以文化为基点,配套建设擂鼓墩风貌展示区、科普文化综合居住区、文化商业综合居住区、物流商贸区,打造成文化旅游博览区。

放眼随州,新城、老城已各具规模,各有特色,功能在日渐完善。市规划局局长熊忠海介绍,随州建成区面积已有80平方公里,未来还有50多平方公里的空间,已经具备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框架。

承载功能日趋完善

去年5月29日,滨湖体育运动场内,汪峰、张宇等歌手为全市2万多名歌迷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中等城市的随州,无大型体育活动场所曾是一个缺憾。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滨湖风光带核心位置建造滨湖体育运动场,两万个座位的场馆填补了随州空白。建成后,中国好声音等大型演唱会慕名而来,不少市民也到场馆锻炼,成为随州的一个标志。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市住建委、市城投、市建投着力畅通城市动脉,全市最宽的编钟大道建成,城市大动脉季梁大道打通,白云大道、神农大道形成白云湖环线,青年路全线升级为主城区快速通道等,让城市路相通,桥相连。目前,城市道路总面积900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

细心的人会发现,白云湖上已有9座桥,连通着一湖(河)两岸,改善着交通,也带动着新城的崛起。规划展览馆、传媒中心等纷纷扎根城南,高端、大气,托起了城南明天的希望。

近三年,随州中心城区谋划了187个城市建设工程,总投资达430亿元。城南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青年路大桥、随州农副产品物流园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去年,来随参加寻根节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在考察随州城市建设时赞叹:“随州城市建设很大气,城市发展很快。”

品牌城市彰显神韵

神韵随州,“神”在铸文化之魂,“韵”在绘山水之美,目的是体现随州特质。

2014年元旦,随州文化公园开园,数万人前去一睹风采。千亩公园,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厚重多元的文化元素,融观赏与运动一体,成为随州重要的“会客厅”。不少参观者感叹,这样的大手笔、大气魄,在湖北省少有。如今,它已是4A级景区。城市公园成为A级景区,也是随州独一无二的。

绿色融入城市,让随州获益良多。“一湖两岸”风光带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随州城市蝶变的佳作。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推窗见绿,我市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646.25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期间净增330.25万平方米。随州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城区市民每出行500米,就能看到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街头广场、游园、小绿地,尽享“绿色福利”。封堵73个排污口,改造东护城河,还一湖清水,也还百姓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城市品牌创建,推动城市增添神韵。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纷纷花落随州,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全国第四的佳绩,让随州魅力彰显。

当前,我市又开启“五城同创”,城市建设又走上了 “高速路”,将进一步增添随州神韵。

放眼未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圆梦时刻不会遥远。

链接:

1、随州中心城区规划管控区面积扩展至2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市综合承载人口能力达到80万,中等城市规模全面建成。

2、随州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全国第四等众多荣誉。

3、随州人均公园绿地9.06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污水处理率达到85%。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姜 奇

热词搜索: 宜居 生态 区域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