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岁末(12月28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德意志银行、德银卢森堡、萨尔·奥彭海姆已以协议方式,转让持有的合计213604.5885万股A股普通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19.99%,股权转让价格为230亿~257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岁末(12月28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德意志银行、德银卢森堡、萨尔·奥彭海姆已以协议方式,转让持有的合计213604.5885万股A股普通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19.99%,股权转让价格为230亿~257亿元。
德意志银行抛售其所持有的华夏银行股份,而在2015年,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票并非仅此一例,汇丰银行控股的恒生银行抛售5%的兴业银行股份,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出清中信银行股份。据彭博统计,2012年以来,全球大型银行包括美国银行、高盛等至少抛售了140亿美元中资银行股股份。
中资银行业过去一年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从银行高管和职员纷纷离职的现象即可略窥一斑。曾经给予外资高额回报的中资银行股票怎会被弃之如敝履呢?
从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或可一探究竟: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4年底的1.25%升至2015年9月底的1.59%。另外,2015年上半年,在18家上市中资银行中,尚未减记的逾期贷款规模较2014年底激增57%,达到6450亿元,而同期不良贷款规模增长17%至6920亿元。其中逾期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贷款较2014年底飙升166%至1490亿元。这一问题在未上市的中小型银行中更为普遍。
从逾期贷款率猛涨来看,2015年银行呆坏账率的上升只是个开始。在经济持续下降压力之下,我国对严重过剩产能还未能真正“下狠刀子”,许多钢铁、煤炭、水泥、船舶、玻璃、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重灾区”的企业,在前几年投资过热时形成的大投入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无以回报银行的本金和利息要求,其中有些企业更是要靠财政补贴以及银行贷新还旧的游戏惨淡经营。不出清过剩产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经济结构调整无法展开。而出清过剩产能,许多隐形的呆坏账就会在银行账目上暴露出来。
必须看到,从2008年投资过热积累下来的问题一拖再拖,已再无腾挪空间和时间。最高决策层态度很明确,从2015年11月至今,李克强总理数次表态要加大清退“僵尸企业”的力度,表示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企业,要狠下刀子。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一文表示,“权威人士坦言,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
“狠下刀子”“阵痛”,这些寒光凛凛的词语,说明加紧处置“僵尸企业”已是有所必为。由此推断,处置“僵尸企业”的一大后果就是其拖欠银行的呆坏账从隐形变成显性,导致银行估值进一步走低。
一方面呆坏账上升,另一方面利润下降——中国银行业何其艰难。
2015年10月,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后,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短期定期存款利率全部比基准利率上浮16%以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上浮30%以上,部分城商行上浮40%以上,最高的则上浮67%。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下行,企业信贷需求缩减,过去每年融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15年明显减少。2015年第三季度报显示,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净利差分别收窄9个基点和4个基点,银行业已感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意味着银行依靠吃存贷利差的轻松日子已是难以为继。有专家表示,2015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预计在1.8%左右,而2014年还保持在8%左右。
去年以来,我国几次三番降准降息、利率市场化不断提速、人民币加入SDR迈向国际化、互联网金融抢食传统商业银行业的存款及各项业务,迫使传统商业银行过去10多年来躺在垄断金山上数钱的情形再难持续。毋庸讳言,2016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传统商业银行仍将面临业绩下滑的较大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转型期叠加中低速增长期,银行效益定然受到经济大环境和以前过热投入过剩产能领域行为的拖累,从延续十数年的香饽饽变成黯然失色的迟暮美人,难道传统商业银行就此开启最差时代了吗?
最近,另一则消息似乎未引起更多关注:去年12月25日,央行公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通知》首次允许银行可以进行远程开户的决定,对无实体柜台网点的互联网银行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随之进入2.0时代的互联网银行将完全基于手机APP,远程提供所有银行服务,出现极强的移动化趋势。这意味着今后我国银行业面临重大变革,而从去年开始传统商业银行的“失色”或许只是互联网金融变革的一块背景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