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个如今被炒得火热的概念,似乎任何事物只要加上互联网,便可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 近年来上海检验检疫局立足互联网优势,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进出境货物检验检疫溯源监管系统”,在检验检疫监管中加上互联网,在口岸执法监管领域创新引入现代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规范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同时,加快现场查验放行速度,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全程监管和数据追溯共享,解决信息孤岛的难题,同时解决进出境问题货物的责任追溯与鉴定难题,全面开创“快捷、规范、可控、溯源”的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创新平台信息共享上海局以进出境货物的检验检疫电子监管和物流溯源监控为业务应用立足点,自主研发了防伪安全电子封识产品和低功耗复合传感设备产品,研发了基于国密算法的高安全性物联网的进出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物流溯源系统,创新地将国密算法和电子标签技术相结合,首次形成质检系统在该领域的软件著作权成果,在国内率先建立符合检验检疫行业应用特点的基于物联网感知、传输、应用处理的进出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物流溯源监管服务平台。 据介绍,该系统形成的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可通过国家间的协定,实现我国检验检疫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认可。 境内境外全面应用 2012年,该系统在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外高桥、洋山口岸进行试点,对进境(集装箱)货物采用“即检即放”现场查验放行模式。2014年8月起正式在自贸区内全面推广该放行模式。2015年作为上海局“十检十放”监管模式中的一项,在上海各口岸的集中查验场站进行全面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通过系统实施已在上海各大主要口岸完成现场查验放行货物13.13万批,涉及集装箱装载的货物达22.03万多标箱。 2013年3月,上海局在进口再生资源、旧机电等装运前检验检疫工作领域,与欧洲、韩国和日本的中检集团海外公司实现跨国的监管信息共享。截至目前,上海口岸完成源自日本、韩国已加施电子封识的进口再生资源口岸到货检验共计286批、1244个标箱。上海局的物联网应用还将扩展至进口旧机电、汽车等重要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环节,建立商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实现从产地到口岸启运的跨地域全程实时监测和溯源监控。 创收破亿互利互惠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检验检疫监管带来的不止是便捷与高效,同时还有监管部门与企业的互利互惠。 自2012年初至今,该系统运用成果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8亿元,创收外汇近9万美元;为客户节省物流时间约9.41万小时,增长盈利空间约4780.70万元;在进口再生资源口岸到货过程中共节约资金2167余万元。该系统的推广实施,在中日、中韩进出口贸易中实现了跨国即时信息共享,确保入境货物的有效监管,提升了质检系统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也积累了丰富的海外推广经验,为下一步进口医疗器械、消费品和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等业务方面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