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成果不少,每年申报专利数量达70多万件,已位居世界前列,但能够有效转化成生产力的比重却低,问题出在实现创新的体制机制上。针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有助于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新路径。
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度增长,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堪称世界奇迹。不过在全球大循环的背景下,我们多数企业利润率低,职工以超时的劳动获得低廉的报酬,而发达国家占据科技优势,借助中国的发展获得高额利益,这是目前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眼下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普遍觉得发展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一是企业的科技创新,一是打造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成果不少,每年申报专利数量达70多万件,已位居世界前列,但能够有效转化成生产力的比重却低,问题出在实现创新的体制机制上。针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有助于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新路径。
一、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催化过剩产能
经济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结构调整。谈到结构调整,理论界总是提出壮士断臂,果断退出,做减法。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提法理论和实际都行不通。产业的发展有它的惯性,若一味做减法,很多企业和就业岗位将消失,这个阵痛恐怕是我们承受不了的。我们既要调整产能供应侧结构,又不能硬着陆,实现这一双重目标,只能做产能催化,往落后产能中注入新的要素,运用新的技术、工艺、产品改造替换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从而催化出新的生产力,用催化的方法解决产能过剩,以创新驱动转化、转型和升级,实现凤凰涅磐。
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症结在于应用
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已居全球前列,但不论科技界还是企业界,大家往往望“新”兴叹。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停留在论文和统计中得不到应用,企业的创新成果停留在展览会上难以在市场上推开。创新是一个系统过程,就像铁路线,断掉一个,全路不通。这个断裂环节,就是成果的有效应用。
创新成果的价值评价尚缺真实可信的制度设计,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创新的扶持,企业创新成果及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设计等等还不完备,国企对民族创新成果运用的牵引,民族崇尚创新的文明倡导,进出口的政策调整,驱动程序的利益机制的营造等等尚缺一贯和有力的制度性安排。要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就要通过成果应用来改变民族的心态,来激励创新和推动创新。
中国企业发展的短板在于产品品质低,因此我们现实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而产品缺乏竞争力却是绝对的。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受既有贸易规则歧视营销通路受到阻滞和限制,多数产品在中低端市场流通,我们要看到综合竞争力的不足,而不是就事论事奢谈产能过剩。解决了产品竞争力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毛泽东说过,人间沧桑是正道。物质生产是经济活动的本源,制造业是经济繁荣发展的本质依托。试图用服务业替代制造业,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是危险的。
三、如何定义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当今的全球化经济是发达国家占据话语和规则优势的机制,貌似公平合理,发达国家鼓吹的市场引领对我们这样的后发达国家是一个陷阱,国内市场开放进而国际化快,而国际市场实现有利于我们的国内化则比较遥远,我们必须小心规避。
当前,全球化大格局早已形成,跨国公司占据全球贸易的绝对比重,世界市场的主体已瓜分完毕。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中国再想挤进去本来就是困难的,别人不可能真心地欢迎你成为平等的一员。这就好像一张桌子早已有7个人在吃饭,突然你说要加一把椅子,别人可能让你好好坐下来吗?我们创新的“新芽”怎么与海外发达的市场“森林”竞争?市场引领可行吗?新的市场地位需要打拼,否则我们就只能继续做全球经济体系的农民工。
要成为全球经济平等一员政府需要发挥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政府怎么发挥引领作用?可以依靠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理当起带头大哥的牵引作用,团结并带领有远见卓识、了解国际所谓平等本质、善于引领打拼的民族企业家在全球市场上打造中华民族自主品牌的认知度,把国内的过度竞争引向全球竞争从而规避强者给我们设置的规则、障碍和市场陷阱。
四、如何理解即将到来的高校师生创业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倡导和弘扬。五四以来,创新精神得到了弘扬和实践,新中国的诞生就是创新的成果。党号召全社会都来拥抱众创时代,一个全民族全社会的创新热潮正在兴起,难能可贵。我理解的大众创业是创国家民族之业——我们的大批企业和农村眼下正缺少人才,我们的高校毕业生要勇敢地到企业和农村去为其注入新的要素,催化企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就像广大的科技特派员一样,他们到农村和企业,和农民、和企业主建立利益共同体。如此,这将是国家和民族之福。我不认为当下是人人都去创办企业的时代。如果科学家、教授、大学生都来争相创办新企业并推动成为潮流,其结果可能非初衷所愿。教授与企业家双栖是少数,多数还是有定位分工,各安其份,各守其责,社会大分工才能健康发展。
鼓励科学家和学者们创业,并不是鼓励他们都去创办企业。科学家办企业能成功吗?就像企业家转行科学家一样难。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自己的成果转化不了,就想亲自办企业来转化,这不都是科学家们的错,是社会机制失灵使然,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转化机制。
同样,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是要鼓励他们都去创办企业。大学生创业热情难能可贵,我们应予肯定和鼓励,但是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到创业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大学生创业在乔布斯时代不少人成功了,现在的扎克伯格也成功了,但他们的成功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机遇。大学生勇于创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整体去创办企业所导致的大概率失败后果,创业者和社会都能承受吗?
习总书记讲过七个创新。创新是多方面的,新创企业是创新,岗位创新也是创新。社会越进步分工越细,每个行业和岗位对社会都不可或缺。安于岗位,并在岗位上创新、出业绩,也是一种创业。岗位创新同样受社会尊重。精于岗位工作,乐于岗位创新,对于构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相当重要。构建和谐社会,每个人要先找好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能做和做好什么。各尽所能,才是社会的基础。如果每个人只愿去做企业家和科学家,不愿不想当工人、农民或清洁工,企业也办不起来,机器人代替全部人工一时也还做不到。从个人致富到社会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五、如何启动科技成果应用这个经济新引擎
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需要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探索一条创新驱动之路。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就是力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探出一条路。平潭创新论坛的宗旨是汇聚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政治家等多层面力量,打通信息对接的通道,用成功的案例来推动创新机制与体制的变革。科学家有创新创意,需要有眼光的企业家将其转化为产品商品。企业家应用新的技术成果,需要金融资本的参与和支持。投资家有金融资本和风险投资的意愿,可以从中撮合科学家和企业家。政治家则在社会环境、产业政策上做好规划和引导,构建市场基础,起到牵引作用。这四个主体合力才能实现新成果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催生行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2014年福建的30位企业家聚在一起,大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一下企业家的想法,突出汇报实现中国梦企业应该的作为。这30位企业家的企业包括一二三产业的国企、民企、外企、台资、港资等多种所有制,企业规模包含大中小微,它们都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注过的。总书记在去年7月8号给企业家们回了热情洋溢的信,阐释政府简政放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总书记还号召企业家们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敢闯敢拼的精神,并对企业家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总书记给企业家回信,在全国激起热烈反响。我们平潭创新论坛把总书记给企业家们回信这个特殊的日子定为主论坛开坛的时间。我们还在全国许多地方办分论坛,进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介和路演,努力打造示范性的成功案例,在全国复制和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是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的行为,是系统工程。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需要把政府的行政力、企业的市场力、社会自组织力这三力聚合在一起,打破既有藩篱,打造出一套全新机制。从长远来看,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各归其位、各守其责。政府做好市场和企业的守夜人,指路但不指挥企业运作。企业在法律的框架下诚信运行,在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社会自组织,比如企业家联合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助推市场力撬动行政力的角色,最终实现政府行政力、企业市场力、社会自组织力三力汇聚合一推动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