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商业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上市银行净利润大概率增长1%,营业收入增长较2015年进一步放缓至9%左右,非息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12月29日举行的交银研究中心成果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2016年商业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上市银行净利润大概率增长1%,营业收入增长较2015年进一步放缓至9%左右,非息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12月29日举行的交银研究中心成果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此外,与盈利增速大幅度放缓相伴,不良资产加速暴露带来的风险管理压力也将长期困扰商业银行,由此引发的资产减值损失也成为影响银行利润增速的重要原因。
不过,面对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绝非坐以待毙,资产、负债端早已启动多维度的转型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已基本完善。
盈利增长艰难推进
“银行业分化将进一步显现,预计五大行净利润出现零增长,而城商行通过业务结构调整,且受益于整体基数相对较小,仍有望实现13%左右的净利润增速。”连平预计。
实际上,息差收窄、拨备压力加大正成为影响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最主要负面因素,而资产规模扩张、非息收入提高则成为当前影响银行净利润增速的主要正面因素。连平预计,息差收窄、拨备压力加大将分别为净利润增长贡献-8.2个和-7.7个百分点。而资产规模扩张和非息收入提高将分别贡献8.5个和9.0个百分点。
据了解,2015年基准利率下调的重定价影响正在发酵,按揭贷款占比相对较高的银行受2015年5次降息重定价的影响压力较大。连平分析称,如果2016年再实施一次25BP的降息,商业银行净息差预计将收窄17BP,对净利润增速影响-8.2个百分点。即便2016年不降息,预计净息差也将收窄13BP.
此外,拨备覆盖率、拨贷比政策调整对行业利润影响显著。据连平介绍,在不良率为2%的情况下,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拨备覆盖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增加0.3个百分点,且不良率越高,则相对影响的净利润增速的值也会更大。而以150%的拨备覆盖率为基准线,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不良率每提升0.1个百分点,将减少净利润增速2.3个百分点。
“五大行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增速预计为9%,贡献净利润增速7.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其在经济周期中表现出风险偏好更加谨慎。城商行在资产规模扩张方面仍相对积极,且由于基数较小,因此,仍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且生息资产对其利润增速贡献仍将维持在23个百分点左右。而股份制银行生息资产扩张仍将保持8%的增速,对净利润贡献达10个百分点。”连平坦言。
尽管盈利增长压力重重,但值得庆幸的是,银行业非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连平预计,2016年,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将贡献净利润增速9.0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9%,增速达到25%。不仅如此,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由于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因此,其非息收入对净利润增速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将分别贡献净利润增速11.7个和10.4个百分点。
不良仍是最大难题
不良贷款双升格局延续,行业拨备稳中有升,股市、债市波动与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相关性显著提升,利率下行和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构成一定压力,操作风险发生频率也略有上升。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山大”。
“整体而言,五大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空间小于城商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且逐年收窄,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由于目前拨备水平较高,预计未来计提压力较小,利润有充分缓冲的空间。”连平分析称,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依然较大,拨备计提将对行业利润增长(基于上市银行数据)形成约7.7个百分点的负面冲击。
此外,小微企业仍是信用风险高发区,产能过剩治理带来的信用风险亟须关注,存量债务和逾期贷款也将推动不良持续增长,大型企业集团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地方融资平台的类信贷业务风险更需要关注,部分房地产贷款甚至也可能出现风险。由此,连平预计,商业银行全年不良贷款率将会上升至2%至2.2%。从未来发展态势看,由于不良率与GDP增长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虽然商业银行不良率仍将走高,但结合“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不低于6.5%的要求,随着未来宏观经济的走稳,预计银行体系不良率可能在2017年出现高点后下行。
不仅如此,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加大。2016年,随着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的退出,新的监管重点必将提高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此外,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是2016年金融体制改革重点,这两项改革也将继续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产生影响。
不过,虽然短期内以信用风险为主的商业银行风险处于累积和释放的过程,但中长期内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我国经济仍将较快增长,风险暴露将得到有效控制。而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保持行业风险总体稳定可控。
资产负债全面调整
在盈利增速持续下滑和不良持续高企的背景下,银行业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调整也全面开启。
今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的加速,商业银行存款占比继续下降,应付债券及同业负债占比继续上升,而且,银行为吸收存款,纷纷上浮存款利率。同时,存款定期化及表内理财持续发展,导致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明显上升。
连平预计,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增速将降至12%左右,上市银行存款占比将进一步降至68%左右。不过,非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6年,同业负债将保持稳定增长,占比将小幅提升至22%左右。同业存单发行热情仍将保持高涨,大额存单也将稳定增长。由此,负债成本可能难以延续下行趋势,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市场流动性宽松和“资产荒”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的配置难度。今年以来,银行业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资产结构也已逐渐发生适应性转变。连平预计,大中小型银行资产配置结构仍将差异化且证券投资类资产占比都可能略有提高,而信贷资产占比将略有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在信贷资产配置方面,连平预计,2016年信贷资产增速可能在13%左右,其在总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为49%左右。信贷资产中,新增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占比可达18%、32%;票据融资占比约为15%;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为29%,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占比在5%至7%之间。而考虑到2016年仍有2至4次降准的可能性,银行业资产中现金和存放中央银行资产部分占比将进一步下降1个百分点,约为12%至13%。同时,银行的同业资产配置也将进一步收缩1个百分点左右,处于8%至9%之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