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大惊天合并案 透视BAT在O2O领域深度布局

纵观2015年O2O领域的四个惊天合并案,要么是因为烧钱补贴大战让他们不堪重负抱团取暖,要么是因为需要共同对抗强敌。总之,他们的背后,有着BAT对O2O的深度布局。

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合并之年”,开年至今,多起合并大戏在此上演。这些案例中,最大的看点莫过于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等四大惊天合并案,不过这些表面上的主角陷入剧烈竞合的背后,每一次都离不开BAT的排兵布阵。

一方面,O2O市场本身巨大的发展空间让大家对BAT幕后扶植的小巨头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作为“龙卷风”的中心,百度、腾讯、阿里在各个领域经历了多轮争夺后,各自的发展趋向日渐清晰。围绕再造新百度、衍生金融支付领域业务和“连接器”战略,BAT 在一系列合纵连横之后“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目标正在渐渐成为现实。然而,这些惊天合并案背后,BAT谁能最后登顶,谁又将被甩出局外,过去一年的O2O大事记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惊天合并案之一:滴滴快的VS Uber 出行市场硝烟甚嚣尘上

幕后投资巨头:腾讯阿里VS百度

今年年初,缠斗了一整年的滴滴快的实现战略合并,掀起了巨头的合并热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阿里在快的身上投注了6亿美元,腾讯对滴滴的投资则达20亿美元,愈演愈烈的补贴大战让双方都不堪重负,但阿里腾讯都不愿放弃对出行领域支付入口的争夺,合并成为最好的台阶。

然而,横空杀入的百度,并没有让这起合并案实现垄断出行市场的野心。百度通过领投Uber进入出行市场,并将Uber与旗下的流量入口——手机百度、百度地图进行了深度结合,迅速帮助Uber在中国市场实现了飞速发展,百度钱包也借势实现了发展。

对于滴滴快的推出的代驾、顺风车等新业务。百度同样针锋相对,与e代驾合作,迭代版的百度地图将代驾服务入口提前,并提供加油、汽车养护等出行服务。在接入百度地图后, e代驾8月份环比订单量提升20倍,拉新增长超过100万。此外,百度还投资了51用车、天天用车,在拼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在出行领域,Uber和滴滴快的之争,背后是百度与阿里腾讯之争,他们争夺的是万亿的出行市场以及背后的车主用户和由此延伸的生活服务市场。从未来看,一山难容二虎,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滴滴快的上必然会有诸多摩擦,百度则将依靠自己强大的流量优势、百度地图的位置+场景服务优势和Uber特立独行的O2O打法向一站式出行市场发起总攻。

惊天合并案之二:58赶集VS糯米百姓网 BAT上门服务之战升级

幕后投资巨头:腾讯VS百度

今年4月,无法承受越来越高昂营销成本的58赶集,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了合并,结束两家长达十年的市场激战。58同城和赶集网是两家分类信息网站,但是58同城较早发展O2O上门服务,投资了e代驾、呱呱洗车、美到家等众多O2O企业,赶集网则比较偏重二手车、招聘等相对传统的业务。合并后,58赶集虽然少了内耗,但却依然面临BAT的强烈竞争。

百度在分类信息上投资了国内最大的分类广告网站之一,百姓网。目前百姓网正在冲刺新三板,并于今年11月正式递交了《公开转让说明书》,如无意外,百姓网有望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登陆新三板。与百度的合作中,双方除了在信息使用、推广宣传、市场活动、技术支持及服务等方面优势互补,也在围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进行更多深度合作,可以为百度的O2O布局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在上门服务上,百度主要以百度糯米为平台,百度外卖、e袋洗等为助攻,合力与腾讯掌控的58赶集旗下O2O上门业务形成制衡。自今年7月百度宣布三年向糯米投资200亿后,百度糯米已经发展为包含外卖、电影票、餐饮、旅游等各类本地生活服务的O2O平台。阿里则以口碑网为主要平台,目前也在进行重点资源投入发展。

展望未来,58赶集虽然背后有腾讯支持,但是从社交导流到上门服务目前表现一般,最具挑战的依然是流量问题。反观百度,由于移动端搜索的巨大流量成为开启服务的第一步,因此百度在生活服务O2O上抢占了最有利的位置。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