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相继宣布通过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均享受0费率。近日,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陆续推出“网银转账免费”的新政策。
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了适应新规正在逐步试水收费,而现在各大商业银行却纷纷慷慨解囊、取消个人网银境内转账手续费,这迥然不同的选择,倒显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底气十足,不怕因手续费而带来的业务波动,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些霸气;原本一毛不拔的传统银行虽然在“让利”,但是不知为何,却给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竟显得有些落魄,泛着一丝苦楚。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表示,事实上也是这样,中国传统银行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国家正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而传统银行作为金融领域传统利益的典型代表者,是改革首要改良对象,承受着来自改革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实体经济不振,而传统银行作为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资金库,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也就难免被千夫所指。银行或许仍然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但它早已不再固若金汤。
传统盈利模式受阻
在经过多轮降息之后,中国就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利率彻底跑输给了通胀率,并且以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形来看,这种态势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把钱放在银行只会导致财富缩水,增值就更是痴心妄想,所以有点理财意识的人,都经不住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产品诱惑,将钱放进了其他篮子里。截至10月底,工农中建四大行在一个月内,各项存款流失了4474亿,境内存款和境外存款分别流失4038亿、436.63亿。与银行存款快速流失不同,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虽然风险高,但是吸收的存款规模却在迅速增加。
低利率造成大量存款快速流失的同时,却没有换回贷款量的迅速增加。银行也不是傻子,不会明知道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还不断“接济”企业,所以银行放贷态度更加谨慎。以往经济再不好,还有地方政府、国企和疯狂的楼市为银行贷款撑撑体面,可如今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国企多沦为僵尸企业、房产开发投资也被大量库存压制,面对所谓的小企业,银行不敢放贷,而曾经所谓的优质客户损的损、折的折,资金无处投放,银行也只能坐等那些钱在自己怀里贬值。截至10月底,四大行贷款总计为35.69万亿,月减656亿!
谁都知道,银行就是吃存贷款剪刀差这碗饭的人,现在存款收不进来,贷款放不出去,银行利润从何而来?主营业务受到打击,银行不得不另谋出路,所以依靠免去转账业务手续费,为手机银行、网银等新业务赚点流量和人气,在寒冬时期,捞点外快而已。中国传统银行暴利远超我们想象,这点油水外流,不会导致银行暴瘦,真正对银行造成威胁的另有他因。
信贷风险上升
时值年末,P2P行业又如约上演了新一轮跑路潮,其实传统银行的风险也不比其低。截至9月末,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近2万亿,相对年初增长5000多亿;不良贷款率超2%,比年初增长了0.35个百分点。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数据,实际数据有可能比这残忍的多。不良贷款率上涨的同时,银行利润却在收缩,多地银行大面积地出现了净利润负增长,如此这般扒皮削骨,银行能忍至何时?
银行不良贷款当前仍然集中分布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而这些行业都与多个行业紧密相连,上下游企业之间一般存在担保或直接的资金借贷关系,一旦某个环节的企业出现违约或偿债能力下降,就会迅速波及相关企业,引发连锁效应,可能造成大规模的违约,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导致企业营收困难,限制企业偿债能力,银行信贷资产受到冲击,降低了银行兜底能力,而这又会进一步推进银行不良贷款的恶化。不断增长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最大的心病,此前银监会表示支持各大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股权合作,目的就是化解银行业风险。
互联网金融冲击
有关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却不得不承认,由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冲击波在逐渐扩大。最初的第三方支付虽然对银行传统支付功能造成了一定替代,但是其影响范围毕竟有限,且各大银行也有自己的在线支付系统;之后的在线理财产品、P2P虽然开始冲击银行的传统存贷款及理财业务,但是毕竟也是单一的业务冲击,而且P2P的公信度相对传统商业银行还差很多。
现在不同了,网上银行出现了,它的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商业银行所有内容,未来可能还会实现刷脸开户,而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网上银行服务范围不受线下网点辐射范围的限制,这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威胁更直接、更全面。与P2P平台大多缺乏良好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风控系统不同,网上银行经国家授权批准,享有大企业良好的信用及品牌效益,还有云计算、大数据等时代前沿技术提供风险控制保障,这其中更不乏BAT这样的大佬。互联网金融正在全面侵占传统银行夺下的“城池”。
房地产商或闹革命
房地产市场曾经是银行的主要客户栖息地之一,银行是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提供者、购房者的房贷放款者,更是房地产担保资源的持有者,银行的多项业务都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如今中国楼市库存高企,开发商去库存压力大,融资开发动力下降;一线房价猛涨、三四线购房需求不足,个人房贷需求降低;房地产去库存周期慢,担保资产难以变现,且未来房价下行压力大,银行资产面临贬值风险。
可房地产对传统银行的影响远不止如此,近期为了加速去库存,万科推出“以租代售”的新玩法,虽然大家都将其定义为共享经济,可其实质玩的就是金融,它在降低购房者首付成本的同时,也向购房者提供了分期付款的新途径,仔细推敲就是取代了银行房贷的功能,房企自己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房贷。尽管这种模式当前在房地产市场上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但也是房企转型的一种新尝试,一旦这种模式尘埃落定,银行就算不瘦也得掉半斤肉。
当然,对于传统银行的发展也不必太过悲观,行业存在推动或倒逼企业进行改革的因素,相反说明这个市场是健康且具有活力的,倘若死水一潭,又如何能激起千层浪?对于传统银行的任何一点进步,市场都喜闻乐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