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来说,历史似乎在重演。
欧佩克(OPEC)似乎完全放弃了稳定油价的尝试,背离了当初成立该组织时管理全球石油市场的使命。对于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来说,历史似乎在重演。
欧佩克目前的处境与1997年到1999年的情况似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当时欧佩克对石油市场失去了控制,油价一度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投资者希望知道市场此次是否会重蹈上次的覆辙,但重点要记住的是,欧佩克曾摆脱了危机并使油价飙升至每桶150美元左右。如果历史真的相似,那么油价此后可能会飙升。
欧佩克重要成员国提高产量
在近二十年之前,委内瑞拉产油量飙升,从1992年的每天220万桶升至1998年的350万桶。沙特阿拉伯不甘落后,令石油充斥整个市场。此次,沙特阿拉伯也同样实施产量盛宴,今年稍早的产量达到每天1060万桶的历史高位,同时伊朗也计划明年在制裁解除之后增加日产量100万桶。
亚洲经济放缓
随着欧佩克1997年提高产量,亚洲陷入经济崩溃,7月份泰铢贬值引发金融危机,令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陷入经济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亚洲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8.3%,而过去十年平均增长高达7.5%。尽管此次亚洲经济没有出现崩溃,但中国正在经历25年来的最慢增长。
印尼重返中心舞台
回到1997年,在印尼首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OPEC决定提高石油产量额度,当时正值亚洲经济危机开始,这一决定使石油价格跌至每桶10美元。资深石油部长们在做决定时仍然萦绕着“幽灵雅加达”。印尼上周已重返OPEC,回到中心舞台,2009年该组织曾暂停其会员资格。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曾加剧了1997年到1999年的石油暴跌,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洋表面变暖,使北半球秋季和冬季的温度高于往年,这抑制了取暖燃料的需求量。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数据,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与历史记录相较,美国和欧洲北部的取暖油库存处于高位,影响全球原油需求。
沙特 vs 伊朗
恰如二十年之前,目前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和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在维也纳会议上持有相反立场。虽然两国在石油产量过剩问题上有长期合作的历史,但这次双方分歧扩大,因两国在叙利亚、也门和伊拉克上的冲突立场阻碍了石油问题上的合作。
委内瑞拉的政治变革
委内瑞拉国内政治在1998年12月突然发生改变,查韦斯赢得总统选举,使该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这也引发了该国在石油态度上的大转变。查韦斯结束了为期十年的增产周期,与沙特阿拉伯一道进行减产,他实行的政策同时将许多外国石油投资者逐步赶出委内瑞拉。在“查韦斯主义”持续实行了16年的今天,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下降了10%。然而该国反对派刚刚赢得了首次选举,在国会占多数地位,石油政策可能再次发生转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