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最受关注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用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参考4个信息:“预期年化收益率”、“风险等级”、“是否保本”、“产品投资期限”。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占76%,投资者最关注的还是收益问题。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用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参考4个信息:“预期年化收益率”、“风险等级”、“是否保本”、“产品投资期限”。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占76%,投资者最关注的还是收益问题。

报告显示,年龄在26-40岁、大学学历、中等收入的小白领及中层管理人群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意愿最高。2015年,用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为29%,近七成投资理财型电子银行用户会将收入的20%-50%用于金融投资。报告显示,在储蓄、银行理财、股票、P2P、基金、互联网基金、理财型保险 、贵金属等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中,投资理财型电子银行用户目前主要投资方向为银行理财、储蓄和股票,银行理财则是其中最主要的投资方向。

从风险偏好看,投资理财型电子银行用户中,62%是保守型,34%属于进取型,只有4%为激进型。从投资周期偏好看,近六成用户偏好中期投资,23%的用户偏好短期投资,偏好长期投资的用户仅有17%,极少人偏好超短期投资。

网上银行成为电子银行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首选渠道。报告显示,电子银行用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首选网上银行的比例为63%,选择银行柜台的比例为21%,而选择手机银行的比例仅为9%。报告显示,电子银行用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渠道主要来自网上银行、官方网站和客户经理推荐,外部媒介起到的作用很小。与线上信息相比,线下网点目前仍是电子银行品牌认知的重要渠道,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在本地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电子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报告显示,从2014年初至2015年10月,各类投资品种用户投资比例有显著增长趋势的有股票、P2P;投资者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的有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互联网基金、理财型保险、贵金属等。

最新一期《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显示,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宝类理财产品持有率较高。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本期持有率与上期持平于67%,但未来投资意愿下降4个百分点至39%。

海通证券于12月1日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认为未来三个月全市场3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会下行至4.2%-4.4%的人数占比从上期调查时的48%上升至60%,认为会下行至4.2%以下的人数占比从27%下降至25%。同时,认为收益率会达到4.4%-4.6%的人数占比从20%减少到14%,认为收益率将是4.6%-4.8%的人数占比从2%降至0,认为收益率将达到4.8%以上的人数占比从2%下降至1%。11月末,全市场3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4.39%,较一个月前的4.59%大幅下降0.2个百分点。

热词搜索: 最受关注|收益|银行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