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位银行高管离职 银行金饭碗为何留不住人?

高大上的金融业一直被认为是精英人才的最佳从业领域,待遇高福利好发展空间广阔,素有“金饭碗”之称。

高大上的金融业一直被认为是精英人才的最佳从业领域,待遇高福利好发展空间广阔,素有“金饭碗”之称。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15年,国内金融业的代表之一——银行业竟出现了从高层到一线的离职潮。在银行业发展面临不良率上升、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等诸多压力的当下,从业人员的流失无疑让银行业转型“雪上加霜”。对于为何“金饭碗”也难留人,业内有诸多看法。

38位银行高管离职

自年初以来至今,银行业出现了从高层到一线的离职潮。“不到一年时间,全行业”董监高“密集主动离职38人,这在我国25年的银行史上并不多见。”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38位离职的银行高管中,副行长及以上级别的有24人。供职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有13人,中小型商业银行有18人,城市商业银行4人。其中,中国银行 、浦发银行离职情况最为严重,今年以来,分别有5位高管离职。

今年1月,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因个人原因请辞。2月,交行第一副行长钱文挥辞去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务;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提出辞呈。3月,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 、中行副行长岳毅及中银香港副董事长等提出辞职。4月,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请辞行长职务。6月,建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行长张建国递交辞呈。10月,宁波银行副行长洪立峰、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以及上海农商行副董事长、行长侯福宁等提出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离职的行长级别的高管平均年龄为53岁,最年轻的是今年8月离职的原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 ,现年43岁。而最年长的是今年3月离职的原兴业银行副行长陈德康,现年61岁。

统计显示,有11名离职行长在原岗位上任职超3年,5人任职时间超8年。其中,任职时间最短的是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 ,仅10个月;时间最长的是李早航 ,任中国银行副行长一职超过14年。

“离职潮”原因何在

对于这轮银行高管离职潮的主要成因,业内人士看法不一。不少人猜测,是否因降薪引发。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原所长苏海南称,这类高管人才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会因薪酬水平下降而离开,是事业留人并非待遇留人。再者,职业经理人型高管拿的是市场化薪酬,不受“限薪令”限制,不存在因待遇问题辞职的问题。近来出现的个别高管离职或许与待遇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引发离职潮的主因。

有专家表示,2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高管职位较为稳定,但近年来高管密集变动,确实少见。据分析,经济下行、工作压力增大、金融改革创新以及反腐与限薪等因素的叠加,或是离职变动爆发的原因。

那么,银行高管离职后去向哪里呢?据统计,多名行长离职后跨行出任高管,交通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钱文挥,离职后担任工商银行监事长;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岳毅现任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和总裁;浦发银行原副行长冀光恒现任国泰君安监事会主席。另有2人退休,分别是兴业银行原副行长陈德康和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李早航。前海微众银行原行长曹彤离职后,加盟厦门国企从事互联网金融;而华夏银行原副行长黄金老则出任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

可以发现,银行高管离职的原因各种各样。从国内银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有业内人士认为,“离职潮”更深层的原因,是去年开始的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传导到一线,直接影响了信贷人员的收入。行业普遍预计,受实体经济低迷和宏观经济下行的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考虑到银行贷款的滞后性,不良率的反弹将会持续更长时间,从而导致银行业利润不断下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